柳州建设宜居城市掠影:工业重镇“披上”华丽霓裳

15.11.2016  13:04

  立冬时节,柳州市红桥路中段的美丽异木棉开得粉艳……这是柳州“五彩画廊·花园城市”的一角。

  素以工业闻名的柳州,努力营造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环境,还给市民一片碧水蓝天,奉献一座花园城市,犹如身着华丽霓裳翩翩起舞。

   满城鲜花入眼来  

  一年四季,季季有花。柳州建设宜居城市,让市民时刻生活在“花园”之中,满城鲜花入眼来。

  “从2012年起,到2015年,我们在柳石路、学院路、桂柳路、荣军路等城市主干道和节点,种植了10万多株洋紫荆,形成了春季洋紫荆满城盛放的磅礴景象。”柳州市园林部门负责人说,“每年三四月份,柳州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吸引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赏花。

  几年来,柳州市重点引进花型花色均与洋紫荆相似的美丽异木棉,在文昌路、东环路等路段种植4000多株大规格苗木,使之与春季洋紫荆相呼应,营造出秋季特色景观。在街道、游园、节点等种植小花紫薇、黄槐、蓝花楹等,增加夏季色彩。种植山茶、红枫、一品红等观花观色植物,丰富冬季景观效果。

  一年四季有花有彩,在时间轴上,柳州给市民建造了一座巨大“花园”。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大自然赐予了柳江这条美丽的河流,柳州就把这条母亲河打扮得更加靓丽。在百里柳江沿岸,大色块、大景观、大效果补充开花色彩植物,在江滨公园、滨江路、萝卜洲等处,种植洋紫荆、黄槐、黄金香柳、美丽异木棉、朴树、秋枫、小叶榕等大批观花观叶植物,拓展两岸景观带绿色空间。为突出柳州的历史厚重感,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在城市主要出入口、主干道等重要节点,种植600余株香樟、小叶榕、朴树等大树。将铁路沿线景观绿化纳入到花园城市建设中,仅2014年就投入400余万元,完成湘桂高铁线广雅桥底至铁道菜市等5个铁路沿线绿化工程,种植大量洋紫荆、黄槐、夹竹桃等景观植物,绿化总长度达3000多米,新增绿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改善了铁路沿线景观风貌。城市处处有花有树,在空间轴上,柳州同样给市民设计完成了一座巨大“花园”。

  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花园城市建设期间,柳州市共开工建设183个项目,覆盖全市60条城市道路、12座石山、13个公园和14个小游园及柳江沿岸、铁路沿线等,累计种植60多个品种植物560多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由40.4%提高到43.2%,人均公共绿地由10.1平方米增加至12平方米。   

   推开窗户见蓝天  

  要工业发展,更要碧水蓝天。

  11月7日柳州市环保局公布的10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优9天、良22天,优良率为100%。此外,1-10月,日均值达优良级别的天数为268天,优良率达88.4%。

  壮士断腕,方能保全大局。“十二五”时期,柳州市依法关停41家违法排污企业,特别是关闭7家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超标排放重金属的电镀企业。此外,实施并完成265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261个氨氮减排项目、38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40个氮氧化物减排项目。

  2014年12月,柳钢开始实施转炉烟气除尘工艺由湿法除尘改造为干法除尘项目,历时1年7个月全面完成6座转炉烟气除尘工艺改造,除尘效率得到提高,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目标,转炉烟气含尘浓度低于15毫克/标准立方米,远优于国家新污染物排放标准。

  多个“广西首个”,让柳州逐渐摆脱工业污染的阴影。2012年,建成运行PM2.5监测系统,是广西首个、国家首批向社会发布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2013年,投资近2.5亿元建成启用日供30万吨的地下水备用水源,投资8.52亿元建设第二水源古偿河水库工程,形成“双保险”的用水安全格局,是广西首个建设第二水源工程项目的城市;2015年,投资80万元建成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可预测未来3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及首要污染物,是广西首个发布空气预报的设区市……

  “5年间,柳州市整体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水功能区水质保持功能区Ⅲ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5.8%提高到83.2%。”柳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