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4.10.2018  23:22

标准强,则质量强。近年来,广西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质量提升等重大战略需求,截至2018年9月,组织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400多个,1100多个重点规模工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备案证书,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7项,国家(行业)标准800多项,组织制修订地方标准1882项,内容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消费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系列配套文件,为标准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和《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并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15〕51号)、《关于同意建立自治区标准化协调推进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桂政函〔2015〕222号)、《关于印发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精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桂政办电〔2016〕93号)、《关于建立统一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71号)、《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87号)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广西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有效的政策支持,对加强广西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广西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挥东盟区位优势开展标准“走出去”战略研究,服务“一带一路”发展

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主动作为开展标准面向东盟“走出去”战略研究。一是首次在东盟建立水稻和葡萄等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按照我国农业种植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在示范基地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并实施。二是重点翻译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了示范基地,种植甜瓜、番茄、茄子、甜白菜等蔬菜作物。通过在东盟示范区建设前后的比对,示范区农户比非示范区农户的收获不仅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也大大提高,同比增收几百元至几千元人民币。由此受到东盟国家农户的追捧。三是开展大米、棕榈油、原糖、木薯、香蕉、龙眼、火龙果、榴莲和冻鱼等进口东盟农产品标准比对分析,翻译东盟各国标准,研究我国标准与各国标准指标的异同。承办和参加了中国-东盟标准化等高级别研讨会及培训,传输我国标准化理念并为我国与东盟国家标准互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率先在国内系统地收集、翻译、研究东盟国家标准,建成了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收录东盟国家标准题录信息达28600多条,标准全文文本9000多份,该平台自开通以来,采用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东盟标准的信息查询、打印等功能,为各界用户特别是进出口东盟的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准确的“一站式”东盟标准信息服务。

实施“标准化+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是最大的政治,脱贫是最大的责任。各级质监部门加大地方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探索以地方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农业旅游等试点示范为抓手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出一套标准化扶贫开发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一用地方标准提升扶贫内涵。发挥地方标准助推优势特色产业的独特作用,通过制定鸡血玉、贺州玉、南流江玉、金沙玉、大化玉、昭平彩玉、平安玉等系列地方标准带动贫困户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在没有增加任何投入下,通过标准制定和实施,创造十几亿玉宝石价值的产出。特别是鸡血玉综合效应给当地农民拓展新致富门路。由于鸡血玉硬度高、玉化好,富含高价铁的红色花纹成为广大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喜爱的玉种。过去国家标准GB/T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无“鸡血玉”一名,不利于鸡血玉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使沉睡深山10亿年的宝玉石成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质监部门牵头制定广西地方标准《鸡血玉》,为鸡血玉制品的加工、鉴定、交易、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鸡血玉提供合法“户口”,进一步提高了鸡血玉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渠道。通过一块块“血色玉石”,使地处桂北偏远山区的农民快速实现了脱贫致富,盖起了一栋栋“奇石”和“宝玉”楼。

二用国家标准引领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国家标准的引领作用,结合广西实际,牢牢掌握优势产业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主导制定《金桔》《芒果贮藏导则》和《珍珠分级》等系列国家标准,带动农民共同脱贫致富。针对金桔生产部分果农滥用生长激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现有的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又缺乏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质监部门牵头组织阳朔县人民政府、融安县人民政府主导制定国家标准《金桔》,规定金桔各等级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藏,引导果农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打造阳朔金桔、融安金桔区域品牌,推动金桔产业提挡升级。目前阳朔县金桔标准化栽培面积达18.6万亩,年总产量达到27.9万吨,已成为全国效益最好、品种最优、面积最大的金桔生产县,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融安县标准化栽培金桔12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年产值达到5亿元。种植金桔成为阳朔、融安当地农民致富和贫困户脱贫的致富果。

三用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精准扶贫。围绕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联合旅发委开展“旅游标准化+精准扶贫”活动,将金秀、龙胜、资源等3个贫困县创建自治区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综合试点县、10家旅游公司创建自治区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特别是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创建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制定系列地方标准,提升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形成“行生态侗乡、游风情走廊、吃百家盛宴、住休闲旅馆、购特色商品、娱民俗文化”的产业链,打造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服务标准化区域品牌。全国第七批香蕉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标准化”的模式,公司通过流转农民土地集中经营,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辐射带动示范基地周边农村发展,成功打造了香蕉生产美丽乡村,定江村香蕉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并借助这一产业优势,发展乡村田野、农家乐等游旅游业,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20%,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近10000多元。在第五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SPS合作)会议上,专题播放《以标准化为抓手引领香蕉产业新发展》,获得与会东盟代表一致肯定,称赞“广西经验”值得借鉴。

依托标准化协调推进厅际联席会议平台,推进各行业标准化改革任务

建立由自治区质监局、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卫生厅、旅游发展委、博览局等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的自治区标准厅际联席会制度。与财政部门实施“标准化+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启动南宁市邕宁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防城港东兴市等3个第二批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南宁市宾阳县等4个自治区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联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以标准化手段推进政府机关自身建设,依托试点建设推进管理创新,打造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联合发改委打造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联合旅游发展委组织资源、金秀等和南宁市青秀山景区、百色起义纪念馆等旅游服务业组织创建自治区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县)、试点企业,加快推进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以标准化为抓手提供旅游服务业服务质量水平,打造旅游服务业品牌。充分发挥广西标准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宣传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标准化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各地工作经验、标准化示范单位等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标准化,人人参与标准化”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