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25.12.2014  20:30

桂林: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再度成为公众视野中的“热词”,从执政行政到日常生活,从经济活动到社会民生,法律的作用日益凸显,法律的力量越发强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桂林市司法局积极创新司法行政工作,发挥职能优势,服务“法治桂林”建设。

 

              “前前后后四场官司,如果请社会律师至少要花1.5万元的律师费,如果没有法律援助,我不可能打得起这官司。”提起自己为妻子因工伤的赔偿问题打官司的事,临桂县会仙镇村民张某至今还充满了感激。

 

                张某的妻子在桂林某砖厂工作时不幸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八级。砖厂在预付5万余元医药费后置之不理,否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张某妻子向劳动仲裁提出申请。当时,张某找了一位社会律师,劳动仲裁阶段花了5000余元,裁决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砖厂不服诉至法院,律师费又要再缴纳3000元,面对这样高额的费用,张某一家已无力再承担,他们无奈之下想到了法律援助,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拿着材料找到法援中心,没想到法律援助中心不仅热情接待了他们,还专门委派了一位资深律师成为他们的法院律师。在律师的帮助下,张某一家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赔偿金。

 

                如今,许许多多像张某一样经济困难的人群在桂林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得到了无偿的法律服务。“法援就是专业律师免费帮你打官司”——这是老百姓们对于法律援助的通俗理解。作为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 弱势群体 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法律援助在老百姓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桂林在法律援助方面的的种种努力和创新,为更多的桂林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

 

                近几年来,桂林市的法律援助中心运用职能优势,积极参与金融危机中矛盾纠纷处置、重大建设项目纠纷调处、信访工作、青少年维权等各种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权益保障和维护工作。法律援助工作以改善民生、直接服务困难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加大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的维权工作力度,对困难群众发放“特困户法律援助爱心卡”,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生病卧床的人、老年人实行“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对农民工开辟维权服务的“农民工绿色通道”和“农民工接待岗”等,有力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今年,我市的法援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司法局在全市部署开展了“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降低受援门槛,简化办理程序,扩大法律援助的受援面。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大力加强各类行业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向基层延伸、向行业拓展。今年,市司法局部署开展了“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扶残助残”、“法律援助拥军维权”等专项法律援助行动,创新延伸为“援助网络全覆盖、援助队伍全覆盖、援助宣传全覆盖、援助措施全覆盖、援助设施全覆盖”的法律援助“五个全覆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1—10月,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390件,其中民事案件3809件、刑事案件400件、行政案件322件,共为3615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经济利益3006多万元。共办理并审核通过的公益金法律援助案件802件,使用项目资金105万元,完成全年公益金案件项目任务数的111%。全市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097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