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命脉 桂越国际交通线:鲜为人知的抗战生命线
桂越国际交通线:鲜为人知的抗战生命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广西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抗击日寇。在抗战期间,一条从越南到广西的桂越国际交通线在抗战物资的运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起,《广西新闻》推出特别报道《抗战生命线》,为您讲述这鲜为人知的一幕。
中国八年抗战,国际交通是维持抗战的生命线,大量的抗战军火和抗战物资的进口使得积弱百年的中国能够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的那一天。我们所熟知的两条抗战时期的国际交通线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在我手上,有一张1939年6月绘制的"越滇桂交通简图",是越南北部和中国的云南、广西的交通图,上面清晰地标明了从越南的海防到广西的公路、铁路、水道的交通状况,一直以来鲜为人知的桂越国际交通线同样为中国抗战输送了源源不断 的物资,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抗战生命线》为您播出第一集《国之命脉》。
北京 卢沟桥:1937年7月7号那个夜晚,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侵华的枪声。
中国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东方的睡狮再不站起就将彻底倒下。 中国人民当然不愿做亡国奴。
然而,敌人的实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现代战争,与其说是军队与将军们之间的较量,还不如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力首先体现在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能力上。在这两方面,当时的中国与日本的差距是天壤之别。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长 徐勇: 从军事战略这个角度来讲,那就是敌强我弱,飞机它最高产量在1943年的时候,它可以十几分钟就可以生产一辆飞机,而中国几乎没有飞机生产,汽车、现代兵器都没有(生产)。
日本当时能造出性能先进的坦克、重炮、飞机和航空母舰,而中国的兵工厂只能生产简陋的步枪、机枪、手榴弹和小口径火炮。
中国军队使用过的武器
可以说,中国是以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抵抗日本这一先进的工业国。
要战胜敌人,中国必须借助外力,从国外大量购买先进的军火、军工器材、汽油等,这些物资的运入必须借助国际交通。
山东聊城大学教授 抗战交通史研究专家 刘卫东: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非常薄弱,外汇储备很少,对外购买物资主要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这样就有大量的物资需要外运。因此,在抗战时期,维持一条安全而畅通的国际交通线就关系到抗战的成败。
1938年10月,广州陷落,经由香港到广州,再经粤汉铁路到武汉的国际运输大动脉被阻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全面崩溃。
中国抗战物资的运输,只能依靠陆路国际交通。
当时,从苏联经新疆到西安的西北国际运输线由于线路长达4000公里、环境恶劣,运输量十分有限;而滇缅公路1938年8月底通车时,路况也很糟糕。 如何确保物资运输的顺利?其实早在1937年7月11号,当时的军政部《抗日作战方略》中就有这样的计划:将购买的军火"第一步由香港输入,如香港发生故障,则由海防经安南入广西,使军械与弹药之补充,不虞缺乏。"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
越南海防
记者:越南海防港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大批抗战物资从香港转运到海防,堆积如山的货物急需运往国内。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就把和中国地缘关系非常密切的越南作为打破敌人封锁的首选路线。
当时,越南海防到昆明有滇越铁路相连,海防到与广西交界的越南同登也通铁路,通过桂越公路可连通南宁、柳州、桂林。
因此,由桂越公路和滇越铁路构成的中越国际交通线成为抗战前期中国重要的交通命脉,而桂越国际交通线因为路程更短,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担当起中国抗战物资运输的重任。
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 处长 研究员 刘绍卫:桂越国际交通线具有巨大的政治、军事意义,它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使国际援华物资得以转运到抗日前线,在后勤补给、兵员运输方面,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长 徐勇:没有这条交通线的话,正面战场恐怕有压力。特别是国民政府方面,我们知道国民政府组织的22场大的战役,主要的战役它基本上还是正规战这样的范畴,正规战你没有一些重装备,强大的火力是完全不行的。那么对华北地区的游击战这个情况要好一些 ,但是也离不开海外物质的输入。
[责任编辑: 李宸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