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档案局多措并举顺利完成档案搬迁工作

04.08.2015  19:23
  近年来,贺州市档案局以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三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档案馆藏资源不断丰富,档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服务贺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自建市以来,贺州市因诸多客观原因未新建档案馆,贺州市民国时期到1997年约6万余卷(册、件)档案资料仍存放在贺州驻梧州管理处大院内的旧档案馆。为确保约70%馆藏档案资料安全,贺州市档案局于2014年底开始启动存梧州的档案搬迁工作,截止今年6月底,顺利完成了存放在梧州驻梧管理处老档案馆内的全部档案资料搬迁回贺州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及时解决档案馆搬迁问题
  贺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档案馆搬迁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档案搬迁问题,提出了“优先解决旧馆档案搬迁安放问题,同步解决档案馆建设问题”。为了把档案搬迁工作落到实处,贺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陈翼明多次到市档案局调研,到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协调办公用房调整的有关事宜。2014年12月贺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研究有关市直单位搬迁安置问题的会议纪要》(贺政阅〔2014〕83号),决定采用“迁出搬进”的解决方法,将在市政务中心大楼办公的部分单位搬离,腾空的6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集中安放从梧州搬回贺州的档案。在档案搬迁之前,贺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远明批示:“请武警、交警积极配合,确保安全完成档案搬迁工作任务。”,协调武警、交警等有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安全完成档案搬迁工作任务。
  二、科学谋划,确保整个搬迁档案安全
  贺州市档案局多次请示报告贺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协调财政、政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同时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库房改造装修、档案打包下架、档案搬迁押运等8个工作小组。同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做好搬迁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和论证,几易其稿,研究制定了《贺州市档案馆搬迁工作总体方案》及档案、资料、设备搬运等具体方案,明确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时间安排、方法步骤、程序规范以及目标责任等。同时,充分估计搬迁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制定搬迁应急预案。科学严谨的谋划,为顺利搬迁奠定了基础。
   三、众志成城,顺利完成档案搬迁
  梧州和贺州相距160多公里,此次搬迁路途远、任务重、难度大、环节多、要求高,是一项繁杂而严密的系统工程。经过档案、武警、交警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从制订搬迁方案到办公室调整、改造库房、安防设施装备,以及档案资料的清点、打包、装箱、编码、登记、押运、入库、上架等工作前后历时6个月,分5批次,整个搬迁工作安全有序顺利完成,结束建市以来贺州市存放梧州档案14年“两地分居”历史。此次共搬迁共派出了39人次武警官兵和4人次交通警察,投入了武警大卡车6架次、交警车辆2台次、普通卡车8架次,聘请搬运工人300多人次;完成搬迁馆藏文书档案3.67余万卷,资料2.6万余册,实物档案150件,报纸175箱,总计装箱量达1680箱,档案及目录柜106组,档案消毒柜、防磁柜、除湿机等档案设备3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