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30.12.2016  21:37

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是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城市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带动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围绕着把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打造成现代工业新城的目标,梧州市一直以来着力抓好产业项目引进和城镇建设,两区的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梧州市经济发展的支点之一,目前梧州比较大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共五个,包括梧州市工业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梧州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梧州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本文拟从梧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梧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一、梧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基本情况

1、梧州工业园区

2002年7月开工建设,是自治区(省)级开发区,2006年被自治区定位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示范基地,2012年被自治区批复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9.2平方公里,已开发利用面积有7平方公里,其中已完成“三通一平”的土地8000多亩,竣工厂房面积达35万平方米。进驻企业有130家,其中已投产运营的企业有80家,在筹建的企业有45家。

2、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以下简称中和集中区)

2009年开工建设,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20000亩,规划建设70组200条陶瓷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元,配套产值100亿元,可创税10亿元,能安排10万多人就业。目前已有新舵、瑞远、新中陶、宇豪、宝富利、宏俊、佳和美、禾康、碳歌等19家陶瓷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128.6亿元,已经投产的企业有10家,建成了35组131条生产线。中和集中区的建设对促进梧州高岭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升梧州建筑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分工和集群,推动藤县及梧州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2008年开始筹划建设,目前已经有77个项目进驻,在产业上游,已引进拆解项目46个,已形成超过180万吨/年的再生资源规模化处理能力。在产业中游,已引进加工项目10个,有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10万吨阴极铜电解、3万吨铜管铜棒项目等。在产业下游,已引进深加工项目20多个,包括年产2万吨精密压铸及模具、骆驼华南年产600万kVAh蓄电池、15万吨PET塑料、线路板电镀产业基地项目、泽和粉末涂料项目、年处理10万吨非金属尾矿精加工项目、年产100万件再制造汽车配件项目、年产3万吨金属精密压铸生产项目等精深加工项目。在产业配套,已引进产业配套项目20多个,到2020年,园区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配套设施服务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效益全面提升,成为产业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中心,工业总产值突破850亿元,财税收入突破7.63亿元。

4、梧州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

成立于2010年,一期用地5383.5亩,是梧州市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园区规划引进废不锈钢铁再生加工企业4家以上、不锈钢制品企业40家以上,年产再生不锈钢带钢、宽带钢300万吨及制品150万吨。通过产业配套、产业升级、物流等,把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打造成为年产值1000亿元,税利超50亿元的产业。

5、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2015年3月25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理机构成立会议召开,标志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粤桂试验区管委会)正式成立。

目前,梧州正在加快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工作,将支持包括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在内的园区开展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薪酬分配和绩效考评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园区活力,聚集产业要素,提高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符合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新型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发展的现状

1、梧州工业园区

目前止该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2016年1-11月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8.95亿元,其中超10亿元企业5家,这些企业有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荒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同润铜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广西鑫华通科技有限公司。超20亿元企业2家,1-11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5.09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97亿元,从业人员1.12万人。

2、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

目前止该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2016年1-11月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4.4亿元,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6家,这些企业有广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广西瑞远陶瓷有限公司、广西宇豪建材有限公司、广西佳和美陶瓷有限公司,广西宏俊陶瓷有限公司,1-11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3.2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0亿元,从业人员1.6万人。

3、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目前止该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2016年1-11月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2.21亿元,其中产值接近或超过10亿元企业14家,1-11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6.35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1亿元,从业人员0.52万人。

4、梧州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

目前止该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2016年1-11月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29.06亿元,其中超50亿元企业6家,这些企业有广西梧州市金海不锈钢有限公司、梧州市永达特钢有限公司、梧州市鑫峰特钢有限公司、梧州市永达钢铁有限公司、梧州市新利华轧钢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市丰盈不锈钢有限公司,超100亿元企业1家,1-11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6.97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9.48亿元,从业人员1.14万人。

5、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自建区以来,试验区入区企业达到219家,其中广西片区162家;新注册企业94家,其中广西片区91家;2016年新增注册企业37家。

1-11月份,试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产业项目完成24.6亿元,基础设施完成36.9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65亿元,同比增长31.2%。

二、工业园区是梧州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工业园区辅一开始,就已经成为梧州工业发展的新引擎,可以说,是梧州工业实现从总量500亿到1000亿、从1000亿到1500亿、从1500亿到2000亿三级跳的主拉动力,也是梧州科技创新引领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区。

 

 

三、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老园区发展良莠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这是我国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园区开建之初,为吸引企业入驻,对入驻企业的资质优劣没有严格考究,导致园区企业良莠不齐。梧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排前5位的规上工业企业,其工业总产值之和约占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76.75%,体现出园区内企业两极分化严重。

(二)没有形成较大的集聚效应

工业园区内产业过多,分别形成了医药、食品、塑料制品、化工等主导产业,部分企业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垂直产业链,但产业间关联度较小,集而不群,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研创新意识差

园区内已投产的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的项目不多。入园企业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另外企业普遍缺乏对产品的科研创新能力,财务状况显示,每年仅有几家企业有科研创新的费用支出。

(四)缺乏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目前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有较大的投入,包括土地五通一平,提供标准化厂房、仓库等,但目前园区内缺乏配套服务支撑体系,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也不够完善。随着园区入园企业的增多,企业所需要服务的内容也愈加复杂,如法律服务、财务审计服务、金融经纪服务等,这些都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目前园区内尚未有相关专业机构。

(五)生活配套条件差

当前园区在生活、娱乐、休闲、运动的配套设施仍较为缺乏,学校、医院、超市等设施还亟待完善。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配套条件,员工大部分选择在市区内居住,往返时间较长,生活不便。而园区缺少人气,园区的生产生活不能恰当的融入城市,对员工及人才的招募都会有影响。

(六)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

由于梧州市的地域环境因素,相邻的广东省在工资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吸走了大量的本地青少年劳动力,以及高学历的技术性人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普工招募和人才引进。

四、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议

(一)应积极帮助园区企业化解生产经营困难

由于当前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产品市场需求的下滑,园区内不少企业在经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园区管理机构应积极搭建市场拓展平台,并组织企业参加各地商贸展会,协助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二)坚持招商选资理念,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为保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对入园企业进行筛选。可向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学习,建立招商引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进行全面考核评估,选择适合在本园区发展,有助于补充园区产业链薄弱环节,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的企业入园发展,并针对性的提供优惠方案,使园区、企业互相促进,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三)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仅靠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是不够的,有必要和大学、科研机构联姻,获得在技术和人才上的支持,科研成果和技术快速进入工业园区,才能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当前园区内企业,仅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而更多的企业在寻求技术援助时,还需要工业园区管理部门起到支持和牵引的作用。

(四)完善工业园区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要着力引进园区内缺乏的配套服务机构,健全工业园区的服务职能,建立起服务工业园区的人才市场、融资平台等,尤其在工业园区已升格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立就较为迫切。通过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五)加大对企业的招工扶持力度

要开拓招工思路,企业的招工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外出务工人员,还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小企业务工人员。除了通过举行专场招聘会这种常规招工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在重要节假日发布招工短信,在地方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放工业园区的宣传视频和招工信息,在市人才市场常设工业园区招聘窗户等。通过创新招工方式,更大限度地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