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官谈司法改革:权力责任大了 压力也大了

24.04.2015  14:25

 

  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一个司法机关的办案团队,人们或许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上海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中那些“高大上”的改革词汇、法言法语。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2014年7月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8家单位之一。大半年过去了,改革成效几何?办案组织、办案人员的工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这个检察院公诉科的王晶主任检察官办案组。下面是部分团队成员的“口述实录”。

  【主任检察官王晶:上级审批少了,我的责任大了】我们团队负责办理公诉刑事案件,包括审查起诉、出庭等。作为主任检察官,我们的权力大了,责任大了,办案压力也大了。

  以前,检察院自侦案件都要“主任检察官-科长-分管检察长”三级审批,现在只要主任检察官认为没有问题,就可以自行起诉;主任检察官认为有特殊性、有分歧意见的,才报上级审批。现在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最近有一个案子,事实很清楚,但是法律适用上到底是盗窃还是侵占,法学上一直有争议。这个案子,我们拿到主任检察官联席会议上讨论,分管检察长、公诉科科长都作为主任检察官来发表意见。联席会议起到“头脑风暴”的作用,但主意还是要主任检察官自己拿。

  改革以后,考核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各种考核很多,我们还有综合治理、法治宣传、发表文章等任务;现在,上级和本院下来的考核项目很精简,更贴近办案核心工作。

  【检察官周戎:基本没有办过案,还叫检察官吗】我40多岁,在检察院工作将近20年,算是“老人”了。早年在办案部门工作过,后来长期在反贪局从事内部案件管理工作,基本不直接办案。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后实行检察官“员额制”,具有检察官身份的人员要么去办案,要么放弃“入额”。

  是继续做二线管理工作,还是到一线办案部门?我也思想斗争了很久。我这个年纪,重新到一线部门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可如果一生基本没有办过案,还叫检察官吗?

  我是今年年初来到公诉部门的。这里办案期限较短,工作节奏更快,压力也更大。我跟主任检察官说,我是检察员,但是我愿意为助理检察员做书记员,只要能尽快熟悉业务。现在,我一边做一些起草文书的工作,一边和主任检察官一起出庭,为将来独立出庭打下基础。

  【检察官陈倩:被告人向我鞠躬让我感到自豪】我到检察院工作已经6年了,此前担任助理检察员。改革后实行检察官“员额制”,我通过了本院的报名、笔试、民主测评、业务考核,进入全市遴选的名单。

  今年3月22日,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第一次遴选面试,面对14位委员,我在5分钟里讲了两个办案故事:在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中,我发现证据出现重大冲突,犯罪嫌疑人在当时没有作案时间,整个犯罪过程是道听途说来的。还有一次开庭时,被告人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这些,让我在检察工作中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满足。

  【检察官助理陈虹:竞争更激烈了,需要更加努力】我2013年7月进入单位担任书记员,去年9月被任命为上海市首批检察官助理。对我来说,心态上没什么变化,就是知道自己将来晋升为检察官的路更长了,竞争也更激烈了,需要更加努力。

  跟着检察官办案,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案件是,一个境内的游戏服务商雇佣一个境外黑客团队,对竞争对手的网站进行攻击。通常网络犯罪到案的是攻击手,而这个案子到案的是幕后策划人。证据比较少,弥补证据的难度很大;此外,起诉罪名的选择也很讲究,我们最后是定了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记者杨金志、黄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