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民心“称”出的第一书记

12.05.2015  12:43

  修路搭桥,发展种养业,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驻村以来,不辞劳苦,四处奔波,件件实事办到村民心坎里。

  他就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派驻横县镇龙乡六昌村的“第一书记”胡峥嵘。

  去年3月驻村伊始,他就挑起了六昌村扶贫攻坚、乡村建设的重担。今年初,胡峥嵘出色的工作获得更多认可,先后获评“美丽南宁·百佳工作队员”,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荣获“美丽南宁·先进后盾单位”称号。

   沉下身子  走访民情

  ——驻村仅10天,他走遍11个自然屯,走访了486户村民

  胡峥嵘没有用豪言壮语来表达决心,却用行动真实诠释了“第一书记”的责任与使命。六昌村位于横县镇龙乡西南部,是横县地势最高、最偏远的山区,属于自治区级贫困村。2000多名壮家村民散居在百来个山头。山路十八弯,陡峭而狭窄,有的坡几乎是90度。走访群众难度很大,怎么办?胡峥嵘当机立断,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从县城开回六昌村。

  他骑着摩托车穿行崎岖山路,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群众。原本四五十分钟的车程,在这里往往要花两个多小时;斜坡陡峭,他也曾连人带车翻下数米山坡,造成骨裂住院……然而,驻村仅10天,他走遍全村11个自然屯,走访了486户村民,摸清了这个村子贫穷落后的现状,也找到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全村11个自然屯仅有1条硬化路,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竹瓦屯道路漫水需要修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委小学90%以上学生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面对一个个老百姓亟须解决的问题难题,胡峥嵘坐立不安。

  争取资金  跑出项目

  ——为村民改善基础设施,他奔走于各部门,累计争取资金200万元

  胡峥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后盾单位的支持,获捐赠价值3.5万元的电脑设备及文体用品。利用这些捐赠物品。去年“六一”前夕,胡峥嵘在六昌小学成立横县首个“留守儿童之家”。

  “可以在网上跟父母视频聊天,非常高兴。”六昌小学六年级学生韦开集说,他的父母在广东务工,以往他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说说话,现在他终于能够看到父母的脸。据介绍,自“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以来,全校65名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通过视频与父母交谈,拉近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

  接着,胡峥嵘马不停蹄,积极协调扶贫部门,争取帮扶资金63万元,硬化全长2.1公里的六罗至那挞道路。今年年初,村道顺利通车,实现村民多年夙愿。全长10米、投资17万元的竹瓦桥也于年初竣工,村民光脚趟水出入成为历史。据统计,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胡峥嵘奔走于各部门,累计争取到资金200万元

   生态种养  引民致富

  ——依托山林丰富资源,他引导农户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多元增收。

  散居在深山老林,六昌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除了外出务工,就是种树卖树。“大伙的收入怎么也上不来,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村民谢天银表示。

  驻村后,胡峥嵘在村里已有250亩九节风的基础上,利用扶贫办项目资金,鼓励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并联系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开展种植培训。目前,全村九节风种植面积增至1500亩,今年年底即可收获,预计亩产上千公斤,亩产值近3000元。

  村民们看到了大变化,有了想干事创业的劲头。今年,村里又积极申报种植690亩九节风,同时申报种植700亩铁皮石斛。

  除了引导村民扩大林木种植,胡峥嵘还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创业。

  “再过一个多月,这批土鸡就要出栏,3万元的纯收入稳稳地装进腰包里。”在六昌村委六罗屯,记者来到村民苏锡长的养殖场时,他正在给8000只土鸡喂食,笑容满是喜悦和希望。

  跑过运输,养过鱼、鸭,这个朴实的山里汉子在创业路上历经波折。“多亏了胡书记给我们指了路,还找来畜牧专家为我们传授技术。”苏锡长表示。在胡峥嵘的引导和帮助下,苏锡长如愿实现了他的“田园牧歌”。

  靠山吃山唱山歌。胡峥嵘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发挥苏锡长等经济能人的带动作用,打破单一经济格局,拓宽生态产业发展渠道。今年年初,六昌村获评“南宁市生态村”荣誉称号。 (记者 何任朗 通讯员 杨芸)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