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法院:把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09.02.2015  11:46

  横县校椅法庭到白衣村小学慰问。(横县法院供图)

  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横县法院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沉下身子接地气,从细微处着眼,从群众关切的点滴小事入手,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司法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一条短信暖人心

  南乡法庭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当事人到法庭一次不容易,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该庭法官想尽办法,竭诚为群众提供便利。

  “喂,是横县法院南乡法庭吗?我是广东省广州市的周某,我已经收到开庭传票,但是我不懂得去法院的路怎么走?还有,法庭附近有旅社吗?如果我提前一天到,有没有住的地方……”电话里一串的问号。

  经过了解,该庭法官将有关旅社的信息告知了周某,并通过手机将行车路线发送给她,同时告知了中途需要转车等细节。

  开庭当天,周某对该庭法官说:“谢谢你们给我发送了行车路线信息,让我能顺利到法庭参加诉讼。有你们这样负责任的法官,我作为本案的被告,案件的处理结果不管如何,我都服!

  调解纠纷促和睦

  法庭处在最基层,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受理涉及家长里短的案件为数不少,该类案件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处理得当能促进邻里和睦,处理不慎可能导致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百合法庭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不折不扣地服务好一线群众。

  该庭所在地百合镇某村一90后孤儿宁小新(化名),母亲在其6岁的时候抛夫弃子离家出走,11岁时父亲又不幸车祸身亡,自此与叔父宁小均(化名)相依为命,好不容易在广东找到了女朋友。今年初,女友怀孕了,宁小新便将女友带回家中欲登记结婚,不料,女友看到宁家门前通道被相邻而居的同堂叔叔宁小刀(化名)封堵,出口只有约50厘米宽,遂产生了打掉胎儿、取消结婚的念头。为了挽留侄儿媳,宁小新的养父将宁小刀告上法庭,要求堂叔拆除违章建筑、恢复2.5米宽通道原状。

  该庭立案后,驱车30公里亲临现场勘察划界,并组织双方当事人现场调解,经过2天的持续调解,最终叔侄俩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宁小刀负责清除通道障碍,恢复了2米宽通道。

  法律文书星夜送

  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该院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竭诚为群众服务,在白天送达不能的情况下,利用夜间送达,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实在太麻烦你们了,这么晚还把法律文书送过来。”蒋某握着该院峦城法庭法官的手激动地说道。原来蒋某是一起离婚纠纷的被告,立案后法官数次联系他,要将相关应诉材料送达给他,但因蒋某在外地务工,家中亲友拒签文书,只告知他近期回家。法官得知蒋某已经回家,但只有晚上才在家,所以法官星夜将文书送到蒋某手上。

  “为民服务没有上下班之说,我们就应该站在群众的位置思考问题,努力让便民利民的工作方式践行到每一件司法案件当中。”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施善兵如是说。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横县法院一向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组织干警与农村留守儿童结为对子,开展一帮一行动,将这些活动常态化,并形成长效的关爱机制。

  横县镇龙乡六昌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村民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六昌小学现有学生72名,其中有50多名是留守儿童。学校放假前夕,法院法官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六昌小学,为孩子们送来了价值1000多元的体育器材。看着崭新的体育用品,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最后,法官们拿出自己的手机,让孩子们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通上电话。一声声“爸爸妈妈,我想你”的呼唤,法官们心情异常沉重,深感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以弥补缺失的亲情……

  从细微处入手,横县法院的法官将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既拉近了干群距离,更凝聚了司法为民正能量! (记者  朱新韬    通讯员    卢才德)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