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壮大甘蔗产业促农增收

10.11.2015  18:20

      2015/2016年榨季即将开始,武鸣县东江、香山两家糖厂秣兵砺马,充分做好开榨前的各项准备。各大蔗区甘蔗长势喜人,宁武镇翰霖源甘蔗高产高糖生产基地是武鸣县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之一,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甘蔗单产预计将达8吨/亩。
  武鸣县高度重视甘蔗生产,把甘蔗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每年都加大力度加强组织引导及政策扶持,不断发展壮大甘蔗产业。在今年4月29日的武鸣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武鸣县政府工作报告中谋划甘蔗产业发展新蓝图—2015年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传统农业产业,重点打造2.5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
      加大政策引航扶持产业发展
  近年来,武鸣县面对当前甘蔗种植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把蔗区土地流转、实施糖料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和扩大保留宿根甘蔗面积作为甘蔗种植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以稳住武鸣县甘蔗生产。2014年7月武鸣县政府制定出了《武鸣县蔗区土地整治工作方案》并及时启动和组织实施,为2015年实施糖料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提供连片规模土地面积基础。2014年7月至今年4月,全县完成蔗区土地流转整治5万多亩。完成申报实施糖料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2.5万亩。武鸣县政府制定出台《武鸣县2015年糖料蔗生产工作方案》,把加大保留宿根甘蔗面积当作稳定全县甘蔗面积的重点工作,组织人员深入宣传动员;糖厂加大对宿根甘蔗的机械破垄、地膜、肥料的扶持补贴,鼓励引导蔗农尽可能保留宿根甘蔗面积。据今年5月初上报统计,全县完成甘蔗种植面积24.53万亩,其中宿根14.61万亩,新植9.92万亩。

      打造服务引擎蔗农糖厂双赢
  为高效做好甘蔗砍运工作,每年开榨前,糖厂都制定合理砍运方案和砍运细则,编排蔗农砍运排序,经过蔗农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实施。榨季期间,糖厂根据日榨计划及蔗农砍运排序把砍运任务下达到蔗农,蔗农按糖厂安排和要求完成砍蔗交售给糖厂调运。每个榨季中期,糖厂还及时调整甘蔗的砍运,加大对存量较多且过于集中的镇、村及专业大户的砍运安排,平衡整体砍运进度,确保后期收榨阶段砍运工作平稳、顺利。同时,每个榨季来临之前,各糖厂抓好技改工作。2013/2014年榨季停榨后,香山、东江糖厂都进行扩建和技改,香山糖厂日榨能力由8000吨/日增加到8600吨/日,东江糖厂日榨能力由7000吨/日增加到7800吨/日,两家糖厂日榨能力共提高1400吨。上个榨季香山糖厂平均日榨7865吨,东江糖厂平均日榨7147吨,两家糖厂榨季生产安全率为99.93%和99.39%,均实现安全无事故生产。此外,武鸣县根据国家四部委和自治区的蔗区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蔗区砍运秩序管理,成立蔗区管理巡查小组进行常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对重点敏感蔗区进行重点监控,发现乱砍或外流的苗头及时进行查处,避免事态蔓延、严防局面失控。整个榨季,全县蔗区砍运秩序稳定正常,没有出现糖料蔗砍运内乱和外流现象。
      抓好示范引领升级甘蔗产业
  近年来,武鸣县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以实施农业农村“万千百十”工程和农业科技项目为抓手,创基地、育龙头、打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尤其是万亩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让武鸣县农业发展进一步向基地化、园区化迈进,农村经济发展步代进一步加快。
  “从土地平整到种植到现在的管理,我们的甘蔗产量都还不错。”宁武镇翰霖源甘蔗高产高糖生产基地负责人宋发良对基地的发展感到满意。走进该基地,只见这里甘蔗的种植方式与平日里农民种的不一样,行距比较宽。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平日里农民种植甘蔗的行距可能在1.2米左右,但是该基地的行距是1.8米,每行种两排,这样种植之后,甘蔗的通风、日晒、养分的吸收都比较好。“我们通过这个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及时给水给肥,从而达到高产,节省了不少人工,甘蔗产量基本上可以达到8吨以上,而普通的种植可能就是5吨到5吨多一点。到时候我们收割也是用进口的大型收割机收割,效率也比较高。”基地负责人宋良发这样介绍说。基地采用的节水灌溉—滴灌技术与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完全改变了以往灌溉、施肥、施药分别进行、造成生产资料巨大浪费又不能及时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落后技术,节约大量的人力,节约水、肥、农药高达60-85%。不但能大幅度提高甘蔗的单产,有效地提高糖分,同时还能将宿根年限从2年延长到5年以上,使原料蔗的综合成本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