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健儿值得尊敬和表扬 应受到更多关注和关心

16.09.2016  16:37

9月14日,中国队选手沈亚琴、周国华、贾君婷仙、刘翠青(前排从左至右)与领跑员李文、贾登璞、施杨、徐冬林(后排从左至右)在夺冠后庆祝。他们在当日举行的里约残奥会田径女子4x100米T11-13级决赛中,以47秒18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新华社记者李明    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值中秋佳节,11个时区之外的里约热内卢,正是皓月当空。在过去的一周里,中国残奥健儿们在里约残奥会上争金夺银,展现出了非凡的拼搏精神,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是和奥运健儿们一样的“中国榜样”,值得尊敬和表扬,也理应受到更多关注和关心。

  无论是文着鲨鱼刺青的“十金王”许庆,还是才满14岁刚刚开始追梦旅程的徐佳玲;无论是“天下无双”的乒乓球队和轮椅击剑队,还是刚刚杀进四强的盲人足球队;无论是连续3届残奥会获得亚军的举重“萌妹”崔哲,还是盲人柔道场上的“冷面女王”李丽青……他们的名字没有孙杨、林丹、朱婷那样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说十分陌生,但他们在残奥赛场上的每一分拼搏,都和健全人无异,甚至,因为身体的残缺而更珍贵和令人振奋。

  这些在中秋佳节仍在里约拼搏奋战的体育健儿,每一位都当得起“中国榜样”,他们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击碎了命运的“不公”,那残缺的身体里是健全的人格和生命,展现出的是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样的精神,正是亿万中国人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拿出来的劲头和力量。

  过去这些年里,中国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都获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残障人士得到的关注仍然远远不够。

  虽然残奥健儿在里约获得了巨大成绩,但他们获得的关注远远不如奥运明星。在里约采访期间,记者还发现巴西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各项残障设施十分健全,例如为盲人坐席预设导盲犬位置就显得周到而贴心。在这方面,即使是国内一些大城市,恐怕也达不到“标配”水平。

  我们生活在同一轮明月下,理应享有同样的权利。杜甫在千年前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不必千万广厦,我们需要做的是建好最基本的残障设施,给残疾人以平等的条件和待遇,让他们一样能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便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为包括残奥健儿在内的残障人士们做的还有很多。每个人其实都可以从小事做起,一方面不占用盲道,不堵塞残障通道;另一方面,不以异样目光看待他们,必要时伸出援手。只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在物质上自然开放、在精神上自如自在的生活环境,才真正谈得上“融合”。

  新华社南京9月15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

编辑:黄竞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