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提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帮助 有培训就业更容易

04.12.2015  12:35

  昨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我国今年印发的《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中要求,到2017年所有市辖区、到2020年所有县(市、旗)应至少建有一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那么,南宁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事业发展情况如何?记者从南宁市目前唯一一家提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帮助的朝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了解到,经过康复训练、技术培训、心理辅导等,该中心目前有45名残疾人经辅助性就业培训成功就业,为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

  国家出政策支持辅助性就业发展

  昨日上午,在南宁市残疾人活动中心操场,100多名残疾儿童在家长、特教老师和志愿者的陪同下参加特奥融合运动,现场欢笑声、“加油”声不断。

  记者从南宁市残联了解到,按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公布数据,南宁市约有残疾人52万人,今年为1400多名城镇残疾人、2700多名农村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培训。

  “像患有智障、自闭症的儿童,平时不仅需要有人照顾其生活起居,在做康复训练时也要有家长在旁边陪着。”市残联宣文科曾主任介绍说,为了照顾残疾子女,不少家庭的负担都比较重。尤其是农村残疾人,他们就业渠道窄,不少家庭因此过得特别艰难。

  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的情况,今年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中要求:到2017年所有市辖区、到2020年所有县(市、旗)应至少建有一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基本满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需求。

  45名残疾人经培训成功就业

  南宁市朝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是目前南宁市唯一一家提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帮助的机构。据该中心主任吴翠英介绍,今年6月份,中心从南宁市各县特校毕业生中招收了68名学员进行了第一期培训,包括中式面点、中式烹饪、计算机、话务员等。

  这个辅助性就业班学员主要患有智障、自闭症。经培训,今年8月份就有45名残疾人领到了第一笔工资。考虑到残疾人的特点,该中心在高新区的一家电子产品企业为这些学员拿到了订单,安装电子配件,工序简单、工价高,货源稳定。一些手脚快的学员每天可做2000多个配件。多的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少的也能拿到五六百元。

  “孩子现在生活能自理了,每个月挣的钱养活自己没问题,我可是松了一口气。”在当天的活动中,家长甘女士说,多年来为了照顾患有智力障碍的女儿,她无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女儿能够自食其力,她也捡起了自己的运动员老本行,在一家羽毛球队任工作总监,周末组织这些上班的学员在爱心企业提供的场地打球锻炼。

  家长盼残疾人就业模式更完善

  残疾人有了辅助性就业的培训渠道,但仍有家长表示担心:能不能对孩子的职业适应状况进行指导?遇到心理问题如何疏导?

  邹先生是一名智力障碍女孩的父亲,同时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其女儿正在辅助性就业培训班里接受网商课程的培训。“现在她主要是接受技术培训。经过培训,一些重复性、机械的劳动相信她都能完成。我更担心的是该怎么选择合适孩子的产品,孩子遇到心理不适应的情况该怎么办。

  邹先生表示,能够通过辅助性就业来减轻家庭负担是件好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残疾人就业模式仍然有待完善。“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更多扶持,不是单单意味着资金,而是在就业指导、后期跟踪方面得到政策的引导,通过导入后期专业机构,给这些孩子带来更深层次的帮助。”(记者 廖欣)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