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易“还”难—再谈“生态无价”

19.11.2015  17:46
  东盟话题

  在万象至琅勃拉邦几百公里的崎岖山路上(修建这条公路主要由中国资助),到处可看到原始森林,那些参天古树、野藤等纠缠在一起,令人感叹以至生畏。当地司机说,不少森林从来没有人敢进入。偶尔看到装着直径一米以上大木头(珍贵红木)的大卡车在艰难地行驶,每车就只能载3至5根。然而,在到达一些有人居住的地方,也看到不少山坡被烧毁垦种留下的痕迹,司机说,没办法,当地老百姓要靠种玉米生存。与司机交谈得知,那些被毁林垦种的山坡永远没法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这就是“”易“”难。

  11月6日,本专刊刊出的《生态无国界,亦无价——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绿色发展”观》一文,重点谈《建议》“坚持绿色发展”秉持生态无国界的理念。文章也点到生态无价,但未作较深入的说明。“生态无国界”是生态无价的一方面。此外,生态一旦毁坏,要想恢复就十分困难,这种情况也是生态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作用下,经过千百年才能形成,其由各种动植物组成,大树小树,小草野藤野花,大鸟小虫等等含于其中。

  中科院一生态专家曾在沿海某地考察,在种满速生桉的地方乘坐一个多钟头的车后,发出“沿途没见到一只小鸟”的感叹。同车的人解释说,这种树不长虫子,所以没有鸟。可见,树木不能完全代替生态系统。

  同时,一个地方的生态不仅是这个地方自身的问题,还影响到相关的别的地方。例如,河流上游及周边的生态会影响到整条河流流域的水环境。在湄公河地区的东盟某国,笔者发现旱季时这里断流了,建筑人员在河床上挖沙,汽车从河床上来回穿梭——皆因周边的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在老挝首都万象湄公河旁,早已成立了湄公河地区各国生态协调机构,但长期砍伐森林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情况仍没能得到有效控制。

  树木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态的全部。诚然,我们可以重新种树,10多年或更长时间后可成林,但很难种出完整的生态。“退耕还林”是我国针对过去砍林开荒毁坏自然生态而采取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还林”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但要想恢复原来的生态尚需我们进一步努力。绿色发展已成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要发展理念,一定意义上就是生态无价的理念。以此为指导,我国今后的生态建设或许可以跃上一个新台阶。

深化银企合作 广西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9帮企减污走进博世科活动会议现场 粟定环保局厅
贵港治理环境初战告捷
  从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获悉,环保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