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民族文化 展八桂风采 ——“三月三”文化活动扫描

12.04.2016  10:56

在“桂风壮韵——2016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现场,人们敲响壮族会鼓喜迎宾客。本报记者 罗劲松/摄



        本报记者  罗劲松

        春暖壮乡歌如海,八方宾客踏歌来。4月9日,在八桂大地欢度“壮族三月三”的喜庆日子里,由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桂风壮韵——2016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拉开帷幕。一系列丰富多彩、内涵深蕴的民族文化喜庆活动,围绕着一个鲜明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

        活动现场,来自马山、东兰、南丹、灵山等地的鼓手率先敲响壮族会鼓、壮瑶铜鼓和烟墩大鼓。群鼓争鸣,震撼人心。

        在隆重的祈福仪式上,参加活动的领导为“壮族三月三”击鼓祈福:一祝风调雨顺,二祝民族团结,三祝世界和平。随着隆隆的鼓声,壮族原生态歌唱家黄春艳、蒙骊君领唱对歌,百名小“刘三姐”手持绣球齐声唱响《山歌年年唱春光》。歌声中,身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盛装的歌手与舞蹈演员手捧壮锦共同演绎著名山歌《多谢了》,并为到场宾客献上绣球、壮锦。

        在接下来的现场民俗展演中,来自全区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大显身手,纷纷展示民间绝技——舞龙、打扁担、花婆、彩架、壮族八音等相继登场,苗族跳坡爬竿、彝族打磨秋、壮族天琴、京族独弦琴等一一亮相。

        “壮族三月三”节庆还吸引来众多区外民族艺人。在文化展演活动现场,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歌手高歌《骏马》,来自内蒙古的乌兰牧骑艺术家演唱《都仁扎那》,来自西藏的青年歌手唱响《最美的地方》,来自宁夏的回族姑娘舞起《花儿姑娘》……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侗族风雨桥上,一场以“匠心神韵”为主题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壮、瑶、苗、侗等民族的服饰、织锦技艺,六堡茶、坭兴陶的制作工艺,壮族绣球的织绣技巧,苗族芦笙的制作诀窍,博白芒竹的编织技艺,全州剪纸的独特手法,侗族木楼的营造工艺……通过一位位传承人灵巧的双手和热情的讲解,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人们眼前。游客纷纷在现场动手学习体验,由衷赞叹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的精巧与奇妙。

        “壮族三月三”有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煮五色鸡鸭蛋等各类美食,并带着这些美食到歌圩与人共享的习俗。在展示园美食街,琳琅满目的糍粑、油茶、五色糯米饭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在大饱口福的同时,品味到“舌尖上壮乡”的独特韵味。

        逛罢美食街,游客们又兴致勃勃来到今年首次推出的“情定三月三”爱情体验区,在“爱情花廊”“许愿树”下感受甜蜜温馨的情感氛围,在“寻缘墙”边细心寻找心目中的有缘人。在“爱的礼物”礼品区,面对五彩缤纷的绣球、红绳、麽乜等特色手工艺制品,精心挑选自己中意的传情达意礼物。

        爱好运动的游客,则在展示园里尽情参与各民族的特色体育竞技活动——壮族的抛绣球、板鞋竞赛,瑶族的打陀螺,彝族的打磨秋,苗族的拉木鼓……让人们在极具情趣的互动竞赛中,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喜爱戏剧的观众,同样在“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期间大饱眼福。4月9日晚上,由广西戏剧院壮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在南宁剧场与观众见面。“长墙一战敌胆慑,龙州拓地贼气竭。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随着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剧情,观众既真切感受到赤诚的爱国情怀,大气的舞台呈现,细腻的人物刻画,浓郁的壮乡风情,又深切体会到广西各族人民一脉相承的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爱国精神。

        春暖花开“三月三”,壮乡处处是歌海。在接下来的文化艺术活动里,人们还将通过开设于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文化长廊”,形象了解“壮族三月三”的历史传统、风情习俗和文化韵味。通过八桂大地精彩纷呈的民族节庆活动,领略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