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发挥气象预警作用 矫梅燕解读气象防灾减灾挑战及出路

06.09.2016  19:38

中国气象报记者 孙楠

  今年汛期,面对气象灾害极端且多发频发的态势,各地气象部门绷紧了弦,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在湖南省古丈县“7·17”暴雨中,墨戎镇龙鼻村九组附近山体发生坡面泥石流,由于预警及时、处置果断,在灾害发生前15分钟成功转移群众500余人,最终无一人伤亡。北京“7·20”暴雨累计降雨量超过四年前“7·21”暴雨,但预警发出后,各部门有序联动,无一人伤亡。

  但同时,一些伤亡也在出现,6月23日江苏阜宁突发龙卷风,99人死亡;6月4日四川广元游船翻沉,15人遇难;5月25日广东凤凰峡漂流遭遇山洪,8人死亡。

  在重大灾难面前,气象预警如何发挥作用,面临哪些困难,又该朝何方努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在她看来,经过几十年努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但当前应该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

   有效预警怎样变为有效防灾?

  我国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重的国家之一,影响我国的灾害70%都是气象灾害。回顾气象事业发展,预报预警历来是重要职责。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国务院就要求气象部门发布台风和危险天气预警。经过几十年发展,尤其是依托近些年气象现代化和国家应急体系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有了质的飞跃。

  矫梅燕回忆,2008年时,气象灾害应急体系还不完善,当年南方那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时,一方面大家没有意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各部门缺乏经验,没在统一的指挥棒下共同应对。“那时,气象部门召集十几个部门进行会商研判,而现在,气象灾害部际联络单位已经多达29家。

  8年来,随着我国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逐步形成。在该机制下,气象预警被摆在“发令枪”的位置上。尤其是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于今年竣工验收,全国范围内16个部门的预警信息对接完成,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省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府权威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预警信息可以在3分钟内发至网站和短信等平台。

  同时,部门合作机制也更加完善,在全国1860多个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县中,气象、国土部门建立联合预警机制,从2011年至2015年,这一机制每年挽救超过6万人的生命。

  成绩斐然,但仍有很多生命因防范不及时而逝去。要想预警信息发挥作用,真正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各司其职、各出其力。“以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为例,预警发出后各部门有序联动,最终气象信息员和村干部一户户敲门,提醒隐患点居民进行转移。”矫梅燕说,只有在这种机制保障下,预警才能发挥真正作用。

   气象预警面临何种挑战?

  矫梅燕坦言:“有效预警不等于有效防灾。”气象预警建设作为国家防灾减灾非工程性措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生命至上原则,但不可否认,气象预警能力和应急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矫梅燕认为,首先不能忽视科学上的局限性。从科学上看,预报预测大气运动的确有很多技术尚未突破,例如对于时间、空间尺度非常小的龙卷风,我国尚未建立龙卷风预报业务,即便是从事龙卷风预报几十年的美国,空报率仍然超过70%;再如暴雨预报一直是世界难题,尤其是很难提前几天判断降雨是否会产生洪水,美国洪水预报也仅提前40分钟,预留的防御时间并不宽裕。

  其次,要认识到天气气候的极端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研究显示,50年来,我国暴雨日数平均增加13%,无雨日数增加10%。从某种程度上说,小概率极端事件预报难度大,极端灾害本身难防,有一定的不可抗力。

  再次,预报精细化程度难以和精准的防灾需求相结合。以台风防御为例,当前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为66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也意味着临近台风登陆,处于误差范围内几十公里的地区都要紧急转移,防御成本不可避免。矫梅燕特别强调“叫应”制度:“在长时间预报有误差的情况下,更应关注滚动和临近预报,并通过及时‘叫应’,提醒基层干部随时进入防御状态。

  此外,当前我国还面临气象预警传播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预警有效延伸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气象防灾减灾之路如何走?

  如果说自然灾害零伤亡是美好的期许,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则是目标。今年汛期的一系列案例证明,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面对气象防灾减灾现状,多年来气象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方面不断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精细度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让减灾环节衔接更顺畅,端口更前移,向基层延伸更充分。

  对气象部门来说,提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仍是基础工作。矫梅燕认为,应利用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使核心技术有所突破。

  同时,必须提升预警信息传播能力,继续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可能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地区,要努力将气象预警覆盖到户、到人,并将预警发布与政府应急响应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灾害意识教育相结合。不仅让各部门动起来,也要让人民群众有所响应和防范。

  矫梅燕尤其强调,当前,要从风险防范和管理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在当前龙卷风监测预报预警科学仍未取得突破时,不能仅依赖于气象预警来防范,要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高房屋建设标准等,让百姓意识到灾害风险,才能防患于未然。“这就更需要提升全社会依法防治灾害的能力,像广东等地区已经采取根据气象预警停课的举措,社会应对和防御灾害更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