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机械化 做大品牌共致富

28.10.2015  10:08

再过半个月,位于横县横州镇朝阳大垌片的上万亩水稻就可以收割了。这上万亩丰收在望的水稻,有近1500亩的是当地优质稻种植大户蒙世俭的。看着这一片金灿灿的水稻,蒙世俭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据了解,优质稻种植是横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南宁市粮食产量最大的县,横县粮食面积、产量排在全区前列。随着近年来当地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水稻种植也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全程机械化  稻谷不落地

近日,记者在横州镇朝阳大垌看到,这里土地平坦,水稻成片种植。丰收在望的水稻开始泛黄,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呈现出一片丰收的壮观景象。

当记者问到横县优质稻种植有什么不同之处时,蒙世俭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全程机械化,稻谷不落地”。从2007年起,蒙世俭开始进行水稻种植,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为当地出名的“水稻大王”。

从刚开始的350亩,到现在1500多亩,蒙世俭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让水稻种植实现高效、增收,他先后购置了多批与水稻种植相关的机械:自动化育秧机、自动烘干机、收割机……据蒙世俭介绍,在他的水稻种植基地,水稻种植完全按照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实施作业:水田机械化耕整→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烘干一条龙,实现了水稻种植过程稻谷不下地。

世间万条道  选择种水稻

聊起为什么会选择走上种植水稻的道路,蒙世俭说,民以食为先,优质大米的地位在市民餐桌上是不可动摇的,市场潜力巨大。但传统的水稻种植劳动力要求高,还看天吃饭,运气不好就血本无归。如何能够解决水稻种植与劳动力及天气之间的矛盾,成为是否选择种稻的决定因素。

经过学习研究,蒙世俭认为,现代水稻种植应该摒弃“小打小闹”的传统种植方式,只有扩大单户种植面积,才能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收益。而如今,不少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不少农田都被丢荒,这使连片租地进行水稻种植成为可能。随后,蒙世俭根据当地土地平整的特点,采用机械种植水稻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改变靠天吃饭带来的风险。据了解,自从采用机械化种植水稻后,不仅水稻收成稳定,每亩地还能节约成本近300元。

产业化经营  同走致富路

为了进一步实现水稻种植迈向产业化发展。2011年,在蒙世俭的带领下,成立了横县飘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成员中很多水稻种植户也从传统化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水稻种植过百亩的社员不在少数。在他的带领下,很多之前不愿意种植水稻的农户也重新种上水稻,走上致富的道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飘香水稻专业合作社共有5台大型烘干机,不仅可以满足每一批近70吨的稻谷烘干需求,也可以提供给有需求的农户使用。此外,农户只需要把稻谷拿来烘干,过秤就可以拿钱。这种收购模式为当地水稻种植户省去不少麻烦。

为了能让大家共同致富,很多农户把水稻种植交由合作社代管,农民不用自己种田就有丰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化的优势。蒙世俭表示,农民有农田,他帮农户和合作社社员打理水稻种植,现在成为乡亲们的“打工仔”。此外,他们还招收农民到合作社工作,尤其在农忙的时候,农民驾驶农机工作,每天有300元左右的收入。

现在,这位“粮食大王”除要准备即将开始的秋收工作外,还在积极地为合作社的大米注册商标,以方便合作社的大米通过“电商”上线,做大横县大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