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农业的发展

19.08.2017  21:42

  8月14日,烈日当空,隆安县那桐镇那门村5000亩火龙果生机勃勃,蔚为壮观。在广西龙穗农业有限公司的火龙果基地里,一排排黑色细管均匀地铺设在火龙果架下,细管表面的滴灌眼滴着配了肥料的水滴。

  2012年开始,我市土肥站将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推广,伴随着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一节水农业技术逐渐在我市农村遍地开花。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和肥在农业生产中都十分重要。相较于北方地区,我市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大多集中在夏季,导致我市农业灌溉用水季节性、区域性缺水,尤其是秋、冬、春经常出现严重的旱情,影响农业生产。打好农业节水“硬仗”  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21世纪后水稻旱育秧、地膜覆盖、作物秸秆覆盖等节水方式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常规节水栽培模式。后来我市又发展了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而现在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南宁市土肥站站长黄武杰说。

  水肥一体化技术源自以色列,广西在2000年左右引进,最初主要应用于示范性的大棚作物,后逐步被规模化经营的水果、蔬菜生产企业、大户应用,现已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

  黄武杰介绍,5年来,南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超过51万亩。其中香蕉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约43%;其次是蔬菜和柑桔类作物,约占30%。香蕉是需水、肥量大的作物,所以是这一技术被最广泛应用的作物品种。隆安县是我市香蕉主要种植区域,也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最大的县区,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占全市的46.58%。

   我市节水技术走出国门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在南宁得到很好的发展,南宁市土肥站还把这一技术带出国门,向东南亚国家发展。

  市土肥站与广西农科院合作,联合向南宁市科技局申报国际科技项目,2013年《老挝旱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老挝应用示范与推广》均获立项实施。

  “老挝每年季节只分雨季和旱季。农作物绝大部分为水稻,只在雨季种植,每年只种植一季,旱季基本滴雨不下,而且温度较高。加上老挝水利设施奇缺,旱季基本无法栽培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成功帮助老挝在旱季种出了花生。”黄武杰说。老挝国家农林研究所及当地农民对市土肥站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非常有兴趣,在2013年旱季开始试验和应用,现在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玉米、火龙果、香蕉等作物种植上。

  据了解,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市土肥站成功帮助老挝提高了农作物生产力水平,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加快了我市先进农业技术“走出去”步伐。

   推进更高层次节水新技术应用

  随着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和农场主们还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推进更高层次节水新技术的应用。

  在广西金穗农业公司1.4万亩香蕉园里,借助土肥部门提供的测土数据,公司将3年来每一棵香蕉需要的水、肥数据,按照每3000亩统一编号输进电脑,进行远程操控。“阀门一开,全部搞定。1000亩香蕉只需配1个水肥专员,可节水80%、节肥30%,每亩节本增效1100元以上。

  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标堂回忆说,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视察,在了解到该公司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40万亩大型农场时,连连夸赞。

  目前,自治区土肥总站正利用现有数据建立广西耕地大数据平台,应用物联网、无线终端与移动终端对接、GIS等多项先进技术,为终端客户提供相应的建议,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实施精准灌溉及施肥。

  下一步,广西将在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节水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的运用,用更少的水产更多的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 阮晓莹)

编辑:汪峰屹

化“黄金水道”为“产业引擎”
  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禀赋优良、航运条件优越、产政府
广西日报:发展节水农业的广西实践
  题记: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