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汉字听写大赛落幕 南宁市代表队夺冠

13.07.2016  13:08
比赛现场。实习生马燕滟摄 各代表队的选手在紧张比赛中。  实习生马燕滟摄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主持人念出唐代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诗句,并要求现场参赛的5名选手听写出“槲叶”一词。这并不是选手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有听了两三遍还是摸不着头脑的,主持人提示“这是一种树叶”,有些写成“葫叶”“縠叶”“楜叶”,也有选手写出了正确答案“槲叶”。7月12日下午,在2016年广西汉字听写大赛的半决赛现场,第一组南宁、柳州、钦州、贵港、玉林5市的参赛队进行5进3的角逐,抢夺进入决赛的资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是第四届广西汉字听写大赛。来自全区的14支参赛队伍,在上午的复赛之中,分成两组进行7进4的角逐,加上复活赛,最后10支队伍获得了进入半决赛的资格。每支参赛队由5名选手组成,比赛开始后按号码牌顺序依次出场,由主考官念题,每名选手要在30秒钟之内在手写板上作答。答错的选手立刻下场,只有回答正确的选手才能进入下一轮的比拼。比赛主要考察选手的汉字听写能力,有词语、成语、古诗词听写,看汉字标拼音,看拼音标汉字,看图写字等6种题型。灵活多变的题型,不仅要求选手们有过硬的文字功底,更考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力,特别是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的掌握情况。

  主考官杨学明教授认为,本次比赛题型设计巧妙,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光靠死记硬背难以过关。很多题目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看风景”。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给“”“恫吓”“虚与委蛇”等容易念错的字或词语标写拼音之外,最能考住选手的还是看图写字的环节。半决赛激战正酣,大屏幕展示了一名美丽的壮族少女怀抱着一种民族乐器的照片,主考官给出了某些提示,请选手们写出图中的乐器的名称。一名选手写“马头琴”,一名选手写“筚篥”,正确答案是“天琴”。此外,广西黄姚古镇、四川广汉三星堆、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铜像的照片都出现在大屏幕上,还真把一些选手“难倒”了,虽然主考官给出了地域、历史时期、名胜古迹的文化特征以及历史人物生平等缩小范围的提示,但是缺乏这方面知识储备的选手,还是容易丢题的。

  半决赛胜出的6支优胜参赛队,在当晚进行了两轮比赛。第一轮6进3,6支参赛队同场作答,南宁市代表队、贺州市代表队和玉林市代表队进入第二轮比赛角逐一、二等奖。本轮出局的钦州市代表队、北海市代表队、桂林市代表队获三等奖。在第二轮比赛中,南宁市代表队发挥出色胜出,获一等奖,贺州市代表队和玉林市代表队获二等奖。

  评委卞成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区一共有70名选手参赛,他们展示出了我区中学生较高的汉字认读水平、广博的知识面、敏捷的反应能力。他认为最后能胜出的选手靠的是吃透了汉字的“”“”“”,不仅能够听说读写,还能理解它们的真正内涵。广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2016广西汉字听写大赛的主办方之一,该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举办四年的比赛,旨在引导我区基础教育层面关注和弘扬传统文化。(记者 谢琳琳)

编辑:周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