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党委政府推动建设生态乡村

08.08.2015  09:25

  整齐干净的水泥道路贯穿村庄,路旁绿草如茵鲜花盛放,池塘四周护栏围绕,村民们惬意地在池塘边榕树下聊天乘凉。8月7日,江南区生态文明村项目竣工现场会在沙井街道三津村四冬坡23队新建成的篮球场举行,江南区党委、政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通过村屯绿化、道路硬化、排水排污管道建设、生态小屋建设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生活幸福感。

  三津村四冬坡23队是江南区第一批生态文明村项目建设的重点坡。“之前,我们队道路到处都是烂泥巴,房子不规范、鱼塘不干净,污水横流,环境不好。”三津村四冬坡23队队长黄以生说。开展生态文明村项目后,该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屋成片布局,道路硬化成水泥路,村里有了统一规划的绿化,村口鱼塘整治后水质干净,最重要的是,污水有了专门的管道排放。项目建设预算总投资52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2万元,城区财政奖补资金40万元。秉承“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目前,四冬坡已完成所有设计项目的建设工作,生态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这些变化要感谢一直在我们坡帮忙搞项目的驻村工作组,有什么问题找他们就能解决,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黄以生说。江南区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让农民唱主角、挑大梁,从建设规划到材料准备、从项目确定到村场建设,都发动群众出谋划策、全程参与。同时派出驻村工作队协助村民做项目,上传下达,促进项目建设。

  “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村民反馈的意见我们都会积与村民和施工方协商解决办法,遇到困难会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让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村民服务,让村民满意。”沙井街道三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龚威说。

  江南区以网格化建设生态乡村工作,今年组织44个村坡和生态示范村坡的建设,其中8个示范坡、36个重点坡,分布在三镇和沙井街道,项目总投入约2912万元,其中城区财政补助22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72万元,目前已经完工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