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清洁生产"呵护"生态环境

06.01.2015  13:13

  近日,记者在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腾犁坡看到:该坡正在实施试点生物堆肥项目,引进了台湾太平1号蚯蚓,混合生物质垃圾、牛粪、沼渣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实现牛粪和垃圾资源化处理。“附近村坡牲畜家禽的粪便也都收集到这里处理,不但化废为宝,而且村坡道路也干净了不少。”江西镇宣委汪春玲告诉记者。

  这是江南区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在组织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中,江南区坚持以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为抓手,  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转变生产方式,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发展循环农业,有效地改善农业和农村环境,效果显著。

  探索新型模式 保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推行清洁养殖模式。在南宁市金碧华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场、江西镇安平村坛淋肉牛养殖场等养殖企业推广标准化清洁养殖,采取干清粪、病死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在辖区范围内大力推广清洁养殖。为了确保“清洁养殖”工作达标,该城区农林水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屯检查规模养殖场160家,到养殖场指导养殖户开展卫生清理160户次,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鱼塘10家;搬迁和关闭养殖场85家。

  探索养殖业与种植业循环发展模式。以广西皇氏甲天下畜牧公司根竹奶牛养殖基地等4个禽畜养殖场为试点,按照“整体、循环、协调、再生”的原则,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养殖模式,通过沼气、沼液和沼渣综合利用,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安全高效有机肥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项目,在各镇安装测土配方技术触摸屏智能电脑4台,指导农民合理配肥、科学施肥,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逐步按专家诊断系统推荐施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开展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试点。在苏圩镇新德村、慕村等地开展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示范点900亩,减少蔗叶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推广生物防治虫害技术,在江西、苏圩、延安3个镇放养赤眼蜂生物防治甘蔗蝖虫3900亩,减少农药投放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抓源头抓治理 整治田间地头农业污染

  指导各村制订“清洁田园”的村规民约,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集中清捡行动,组织辖区群众共清捡田园29万亩,清捡率90%,建设“清洁田园”示范点6个,培训人数12万人次,回收农药瓶3.9万个,清捡农业废弃物7吨,清洁技术推广31万亩,推广率98.4%,累计发放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资料21.2万份。

  该城区还重拳出击,严厉整治违反农业清洁生产行为。重点组织开展整治规范速生桉种植工作,派出工作组深入各镇和重点村屯巡回宣讲,发动群众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组织城区农林水执法大队、林业站、乡镇政府、森林公安等部门和单位对在耕地上种植速丰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强化设施建设 助力农业清洁生产发展

  城区共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在各镇新建51座2600立方沼气池,用于消纳牲畜粪便、瓜皮等生物质废弃物;在各镇新建600间集体牛栏正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各村坡田园统一设置维护卫生宣传标识和农用废弃物回收箱、回收桶,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改善田园卫生状况。

  此外,该城区还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平衡。在苏圩镇朝阳坡流转350亩土地,引进南宁市尚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集生产、休闲、观光、度假功能于一体的有机蔬菜产业。苏圩镇慕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广西幸福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原生中草药种苗培育中心和先进的铁皮石斛种苗组培技术,发展300亩铁皮石斛种植及产品加工基地。 (记者 杨乐 通讯员 苏龙 黄丹萍 卢思铭)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