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青空间”成青少年贴心家园

28.12.2015  11:41

  日前,记者在江南区“青空间”菠萝岭社工服务站看到:一群小朋友挤了满满一屋子,正在认真倾听大哥哥大姐姐讲童话故事。他们托腮凝听,时而露出惊讶的神情,时而捧腹大笑,完全沉浸在童话世界里。原来这是由江南区妇联、民政等部门组织的志愿义工为留守儿童举行的故事会。

  “这些孩子原来放学后没人管、没地方去,遇到问题没人倾诉,现在他们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青空间’。目前我们正在将这个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延伸扩展,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和丰富活动内容,争取惠及更多青少年。”江南区团委书记蒋婉介绍。

  近年来,众多重大项目陆续落户江南区,推动了城区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进城务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闲散青少年人数也日趋增加。去年8月,为切实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好辖区青少年,尤其是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在共青团南宁市委和江南区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支持下,由共青团江南区委主管的非营利性、专业化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站——“青空间”正式开放。“青空间”的成立开放,成为江南区团委在人少、活多、事杂的情况下抓好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的突破口。每个“青空间”社工服务站都统一设置前台、行政区、展示区、多功能区和小组会议室五大功能区;多功能区还设置了阅读区、手工区、心理咨询室等特色功能区。经过社工们一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并信赖“青空间”,原来单纯依靠社工寻找服务对象的局面已经改变,无论合作单位或部门、家长或老师,还是青少年本人,都开始主动转介或自发寻求帮助及服务。

  “‘青空间+’是城区团委在开展青少年事务工作中探索的一种新模式,它由‘三社联动’发展而来,包括团干、社工、志愿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一系列资源的优化和集成,为江南区青少年事务工作大格局的构建打开了新局面。”蒋婉说。

  “广布局、全覆盖,因地制宜、各有千秋。”该城区用一年的时间,在辖区2个街道10个社区分别设立“青空间”。针对不同社区居住青少年群体的不同特点,设置了社区、驻校及工业园区类型的“青空间”。每一个“青空间”结合实际,逐渐发展出各有特色的专业化服务道路。如菠萝岭“青空间”的法制教育与宣传;南建“青空间”的传统教育与文化传承;保利“青空间”的亲子教育与社区融合;惠民“青空间”的学业规划与校园欺凌等。

  “广纳贤、重培养,因人施教、各显其能。”该城区以平台聚人才,注重选聘和培养专业化的青少年社工人才队伍。目前已经建立一支拥有38人,涵盖社会事务工作、社区管理、应用心理学、思想教育学、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的社工队伍。为提高社工服务专业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社工的综合素质,如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邀请社工专业教师和资深实务社工等从理论业务知识、服务内容及方法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对社工进行全方位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让每个社工找到自己专业与青少年事务工作的结合点,发挥所长,助其发展。

  “广合作、共发力,项目运作  、各尽其责。”为解决团委与其他部门横向工作协调难的问题,该城区团委首先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由各“青空间”提出青少年服务项目,由各预青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责认购相应的服务项目,并与所认购项目“青空间”建立联系,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如针对闲散方向青少年的项目,由教育、人社、财政部门负责;针对不良方向青少年的,由教育、社区、司法等部门负责;针对留守、困境儿童的,由妇联、民政、关工委等部门负责。其次,注重发挥“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服务模式,招募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同时广泛联系“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法律志愿者等社会非专业志愿者群体,开展关爱帮扶、同伴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活动,推广“青少年远离毒品”“青春红丝带”“阳光上网”等品牌行动,对重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再次是积极发挥NGO组织的功能,通过与广东汉达协会、广西绿荫热线法律心理咨询、爱心蚂蚁应急救灾团队、爱之舟社工中心等NGO组织合作,为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励志教育、情感疏导等一定专业性的帮教支持。(记者 阮晓莹 通讯员 苏 龙 邓国华 李泽凤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