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21.11.2016  16:04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层”的原则,结合河池市的实际,合理布局现有的监管资源,不断强化基层能力提升,推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一个“一体化、广覆盖、高效率、统一权威”的监管体系已经形成并良好运作,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针对河池市食品药品监管点多、面广、线长、任务重、难度大,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问题为导向,把强化基层监管和能力建设列为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时明确“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突出县(市、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按照“一乡镇(街道)一所”原则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作为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基层食品生产企业、加工小作坊、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和基层药品安全监管职责。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人员原则上按每所 3—5 名编制配备,对人口较多或产业发达、网点密集、监管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制定乡镇、街道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建设标准及人员准入条件,重点加强执法装备及执法工作条件等建设。在该市先后完成了生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转变后,市级和11个县(市、区)成立了食品药品稽查执法机构和食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与监控、投诉举报中心三个技术支撑机构,核定人员编制187人;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落实了办公用房、配备了办公设备并挂牌办公,核定参公人员编制515人。

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有人监管这个根本,通过县(市、区)人民政府下文任命一批、人事部门调剂解决一批、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派一批、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的方式,落实乡镇监管所人员。目前,市、县(市、区)增设机构到位人员184人;全市139个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到位495人,到位率达96%。在每个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配备1名以上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全市1644个行政村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500多个村民小组落实了信息员。

为确保新增设基层监管网点能顺利组建并能早日正常开展工作,该市按照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十个一”标准,打造食品药品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在地方政府办公用房及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个乡镇均落实了1至2间独立的办公用房给乡镇(街道)监管所;宜州、环江、金城江、天峨、巴马等县(市、区)还分别落实10至32万元不等的经费,用于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办公用房装修和电脑、办公桌椅、公文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购置。同时,11个县(市、区)把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下称“两员”)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按照每月50到100元的幅度支付“两员”的报酬。

截止目前,除原来已成立的1个市级、11个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外,全市又增设监督执法机构1个,技术支撑机构3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139个;全系统执法人员总数达850人。同时,乡镇有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2135名、信息员27638人。

                                                                              (陆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