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法院案件集中清理 一职业打假人领到79.4万

01.06.2016  23:06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梁静  通讯员  梁汀)昨日,青秀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月情况,现场向38起案件49名申请人发放执行款129万余元。来自安徽的职业打假人胡先生领到了79.4万元的执行款,他称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2014年7月13日,胡先生在民族大道一大型商场店铺内,购买了6.76万元的海参。他后来发现购买的海参已超出产品外包装上打印的保质期,遂与店家协商,但因协商无果,胡先生一纸诉状,将销售该产品的集品堂食品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集品堂食品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

  去年3月2日,青秀区法院一审判决,集品堂食品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需向胡先生返还6.76万元,并支付10倍赔偿金67.6万元以及相关诉讼费用。集品堂食品有限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判决下来后,对于是否真的能拿回钱款,胡先生心里没有底。因为就在该事件发生后2个月,被告已经从商场撤柜,整个南宁都没有该公司的店面。胡先生认为,这是商家在规避责任,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月中,执行法官通过全国“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到该公司账户上有100多万元,因该账户开户地址在辽宁省大连市,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冻结手续,对该账户存款予以冻结,随即赶赴大连,将对方账户内的79.4万元划拨至法院账户。至此,保证了该案的顺利执行。

  接到执行法官的电话后,昨日,胡先生从安徽赶到南宁,从法官手中领到钱款。对于法院的执行,胡先生表示非常满意。言谈中,他没有回避自己是职业打假人的身份,他称为了讨说法,他在安徽广西往返6次,维权成本高达6万元。诉讼发生后,对方关门歇业,参照以往的打假经历,他以为赔偿无望,没想到通过青秀区法院的执行最终拿到了赔偿,这让他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对不良商家也是一个震慑。”他说。

  据了解,在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月中,青秀区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538个,网上冻结851万元,网上扣划32万元,拘留14人,有52人自动履行,执结标的1533万元。

   典型案例

  得知要被拘留,“老赖”当即凑钱

  李某、陈某拖欠银行30.28万元,拒绝履行债务。今年3月2日,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青秀区法院查封了二人位于江南区壮锦大道一套房产,但他们仍不以为然,直到法院对二人采取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后,二人这才着急,在与朋友、家人联系后,二人凑足20万元还款,并承诺一年内还清债务。

   因失信被禁飞,“老赖”托人还钱

  吴某雇佣小颜从事展台搭建工作。2012年11月13日,小颜从高处摔下,造成十级伤残。青秀区法院判吴某赔偿小颜各项费用3.2万余元。案件判决后,吴某一直未履行,在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月中,法院加大了对吴某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吴某被纳入“老赖”名单在全国公布,且因失信无法乘坐飞机。今年5月16日,他不得不请代理人从山东坐飞机来到青秀区法院,替其履行义务。

   担心形象受损,老总被迫还款

  因拖欠9名员工工资,广西一建筑公司被判需支付19.15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建筑公司一直不予理睬。5月26日,青秀区法院召开债务人大会,大会前夕,法警将传票交到建筑公司处,要求其配合执行。

  建筑公司方面担心公司形象受到影响,主动联系执行法官。法官告知,已经查询到该公司在外地的银行账户有存款可供执行。如果公司仍拒不履行的话,将对其进行罚款并拘留法定代表人,同时追究相应刑事责任。迫于法院强制执行的威慑力,建筑公司履行了义务。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