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特别报道:生命的三种时态

05.04.2016  17:26

  核心提示:在清明节这个所有人都直面死亡的日子里,我们记录下生命的三种时态。这不是为了耸人听闻,更不是要增添对宿命的恐惧,而是希望透过死亡找寻生命的意义。

  纽约一位作家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八百万种死法》。名字听着惊悚, 寓意却朴实——— 当时的纽约有八百万人口,意味着有八百万个不同的故事,也就有着八百万种不同的死法。

  桂林这座中国南方小城生活着近80万人,算下来也有近80万种死法。但我们平时是忌讳谈死的,习惯把死亡推至遥远而不可知的领域搁置起来。

  其实,死亡不过是生命时态的一种,既不神秘,也不可怕。否则,我们的祖先不会选择在这个万物复苏而充满生机的时节来祭奠死者。

  所以,在清明节这个所有人都直面死亡的日子里,我们记录下生命的三种时态。这不是为了耸人听闻,更不是要增添对宿命的恐惧,而是希望透过死亡找寻生命的意义。

  向死而生。

   盘点

   生命逝去式

  5896,是桂林城区2015年死亡人口的数字。将之除以748208的人口基数,死亡率约为7.9‰,与当下中国每年约7‰的人口死亡率基本持平。

  死亡,就是这座城市运转的一部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结局是注定的,但聚焦个体,生命逝去的方式却有很多——— 有些人因病而亡,有些人寿终正寝,有些人死于意外,有些人自寻了断,还有些人命丧他人……

  看得再细些,生命的逝去则有更多的人文色彩——— 有重于泰山,也有轻如鸿毛;有轰轰烈烈,也有悄无声息;有令人扼腕叹息,也有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