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有“三字经” 乡镇村规民约“约”出美丽家园

11.01.2017  17:33

  

隆安县定典屯定湖周边环境优美 本报记者 韦东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蒋爱云 韦东 黄呈开)“新农村、洁为先,生活好、靠环保,民参与、众肩挑……”近日,记者一行走进了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排红村排岜庄、横县校椅镇石井村,在村头很显眼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有特点的宣传小标语,这就是村规民约。可别小看了这些小标语,各个村的整洁环境,全都靠这些民约“”出来的。

  隆安县定典屯:“清洁三字经”打造生态家园

  “新农村、洁为先,生活好、靠环保,民参与、众肩挑,共筹资、不等靠,责任分、抓实效……”这是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的“清洁乡村三字经”。

  走进定典屯,就看到一条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向前延伸,道路的左边有一幢幢3层高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开,色彩划一的白墙灰瓦让人赏心悦目。这些小院的白墙、灰瓦映衬在绿树碧水间,并带有马头墙、百鸟带等“”文化元素,每幢别墅挂着红灯笼,房前屋后种着果树、蔬菜,让游客忍不住发出赞叹。

  这些农家院落的前方是一片约1.33公顷的休闲文化广场。顺着广场方向望过去,是占地约12公顷的定湖,水质清澈,碧水盈盈。鱼塘边上“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的标语十分醒目,它印证了这个村庄确实今非昔比,向游客呈现出一张壮族特色文化、休闲宜居的新农村建设绚丽画卷。

  “以前村里脏乱差,现在简直是天翻地覆了。”经营便利店的方英丹说,她嫁到定典屯十几年了,以前屯里杂草丛生,到处都是垃圾也没有人打理,居住环境非常差。为了改变这个情况,村民主动提出以村规民约提高村民们的环境整洁意识,引导村民摒弃原有的生活陋习,开展各项清洁家园活动。现在方英丹娘家的亲戚来串门,对她能够住在这么好的环境里,都非常羡慕。

  现在的定典屯已经融现代农业、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幸福和谐等现代示范载体于一身,打造出综合性、示范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壮族特色文化、休闲宜居的乡村特色旅游新“名片”。

  上林县排岜庄:人人都当村容保洁员

  宽阔整洁的进村水泥路,富有瑶乡民族特色的戏台和广场,巷道两边各色花朵娇艳绽放。这是记者走进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排红村排岜庄,看到的一幅花园似的新农村画面。

  “我们庄没有专职保洁员,因为我们人人都是保洁员。”排岜庄经联社主任韦兰坚自豪地说,“每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自觉地把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干净,然后就一起扫庄道、广场这些公共地方”。

  据了解,乡政府每个月给排岜庄下拨350元保洁经费,可是该庄并没有专职的保洁员,庄里的环境卫生都是靠大家一起打扫共同维护,于是庄里决定把这笔保洁经费分发给参加劳动的村民。由于每天参加打扫的村民较多,到月底算下来,每人分到的钱很少。可这丝毫没有影响村民劳动的积极性。村民刘阿婆每天都出来和大家一起打扫庄里卫生。她说:“钱多钱少我不在乎,重要的是庄里现在环境卫生变好了,我们也觉得开心多了。

  排岜庄还建立了“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制定卫生公约,设立“清洁环境日”,建立“清洁户”挂牌制度。在村民的努力下,排岜庄的村容村貌变得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如今,庄里的公共场所已成为村民们休闲游玩、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以前庄里没有广场,也没有球场,我们晚上都待在家看电视。现在不一样了,庄里环境那么好,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都到外面聊天,唱歌跳舞,十分开心。”村民刘阿婆说。

  横县石井村:“三级四分类”解决垃圾难题

  生产生活垃圾三级四分类是横县校椅镇石井村的村规民约,也是该村保证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及时清理的法宝。

  石井村靠近横县县城主城区,村内有著名旅游景点中华茉莉园,人员来往频繁,如何让垃圾得到及时清理,一度成为了困扰该村村干部、保洁员和广大村民的难题。经过集体商议村里制定了生产生活垃圾三级四分类,这写成了村规民约,村民须共同遵守。

  第一级为全体住户,自家的垃圾须按干、湿进行分类,并放置到不同的垃圾桶中。第二级为村屯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回到村屯进行第一次四级垃圾分类,即:可溶解的厨余物放入沼气池分解;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分出,收集一定数量后卖给废旧回收站;树枝、树叶、废纸等不可回收可燃物拉到垃圾处理中心,而电池、灯泡、农药瓶等有毒有害物则另行放置,达到一定量之后运往县里进行处理。第三级是将放到村里的垃圾中心的厨余垃圾类、可燃烧、可回收、有毒有害再一次进行四级分类,并进行处置。

  1月4日上午10点,记者在石井村石井新街看到,保洁员李文廷正在挨家挨户地收垃圾。记者注意到各家的垃圾都被分成了干、湿两个袋子。

  他在各个农户家里收集垃圾,然后运到村里的垃圾收集点进行分类,一趟下来要花上近四个小时的时间。石井村的数名保洁员依据三级四分类,保障了村庄的干净整洁。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