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新闻”的危害甚于“烂尾楼”

30.12.2014  13:07

  临近年末,记者对2014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烂尾新闻”进行了追访。结果发现,很多当时的热点新闻随着讨论的人群聚集而又散去,或没了下文,或得不到回应,或留下诸多疑点。(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年度十大“烂尾新闻”有一个共同特点,最初曝出的时候,无不是舆论哗然,举国关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一点点冷却,直至“”在那里,没人管,没人问。比如“西安执业药师考试2440人作弊被抓”新闻,最初的时候引发那么大的轰动,后来就没了动静,不见有关部门的回应,不闻作弊案最新调查进展情况。再比如“河南洛阳副市长失联”事件,虽然后来河南省官方发通报称,已经将失联60多天的郭宜品抓获归案。但是对于郭宜品人为何“失联”,以及这起官员“失联”事件背后的隐情,至今无一字透露。

  来时雷声滚滚,引发观者如潮,去时羞羞答答,留下一地的疑问。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烂尾新闻”高高矗立的时代。媒体盘点出的这个年度十大“烂尾新闻”只是冰山一角,像这样热闹一阵就没了下文的新闻太多了。

  有些新闻烂了就烂了,没什么值得纠结的,像什么花边新闻、炒作新闻,专盯着别人隐私下菜的新闻,多一条不多,少一条不少,于个人生活,于整个社会影响不大。

  有些新闻则本不同,像这个2014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烂尾新闻”,涉及的都是一些关乎民生、道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大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还引发那么大社会关注,就应该趁此机会找出原因,该改正改正,该查处查处,该反思反思。现在倒好,年底回头一看,一地“烂尾新闻”。

  我们都知道“烂尾楼”很不雅观,是对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殊不知,“烂尾新闻”的危害比“烂尾楼”更大。它是对舆论监督的敷衍,对新闻真相的亵渎,如不引起重视,不合理的制度还会一直合理地存在下去。另外,大大小小的“烂尾楼”周围毕竟天天还有人来人往,谁走到那里都忍不住看上一眼,叹上上一口气,新闻一旦“烂尾”就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很难再引起重视。

  又到年底,又是新的一年,我们不奢求“烂尾新闻”能一夜之间得到根治,只希望未来这一年新闻报道随后有更多的追踪,新闻背后的故事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 (于静)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