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少了市民温柔"接财神" 春节火灾发生率降八成

25.02.2015  10:13

  小孩放鞭炮引发火灾,消防救出被困人员  通讯员  黄铭珩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黄庆义)“爆竹声声辞旧岁”,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传统项目,但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引发火情。据统计,2月18日(除夕)晚12时至19日3时,南宁因燃放烟花爆竹不慎引发10起火灾,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起。2月18日0时至24日9时,全市共发生火灾36起,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83.33%。在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是人们过节观念的转变,也离不开消防官兵坚守岗位落实执勤战备措施,加大火灾防控力度的努力。

   备战

   消防除夕夜开展大检查  官兵坚守岗位应对火情

  今年的除夕夜与往年一样,人们围坐在家中,其乐融融地享受年夜大餐,快快乐乐地看春晚节目,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迎春接福。但是,消防官兵并不那么轻松,他们绷紧了神经,凝聚着力量,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时刻准备着应付突如其来的火灾事故。

  除夕夜少不了燃放烟花爆竹来“凑热闹”,夜间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很大。因此,做好燃放烟花爆竹的消防安全宣传和灭火救援工作是节日消防安保的重中之重。除夕当天晚上,南宁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出动39个检查组90名监督员前往全市的人员密集型场所、娱乐场所进行相关消防安全检查,督促社会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及时纠正违规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当晚,消防部门共检查404个单位,整改428处火灾隐患,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

  每年的除夕夜都与平时不同,消防部队时刻都要处于备战状态。为从容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火情,每个中队的消防官兵分成前沿执勤点与驻地执勤点两拨人马。如朝阳中队派遣一辆消防车7名消防官兵“临时驻扎”在南宁饭店附近,以快速应对人员密集型场所随时发生的火情。

  据统计,2月18日0时至24日9时,全市共发生火灾36起,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发生率下降83.33%。

    警钟

   熊孩子”楼道燃鞭炮  喜庆春节差点变“年祸

  对大多数国人来讲,春节时有两样东西最具年味——爆竹和春联。如今,公众对待爆竹和春联的态度迥异,春联越来越被看作文化的象征,烟花爆竹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多。今年春节前夕的一场火情,敲响了烟花爆竹燃放的警钟。

  2月17日中午11时左右,明秀西路菜市对面有一栋三层民房发生火灾。起火民房一楼为商铺,二、三楼为住宅,着火源是位于一楼商铺内的可燃物,滚滚浓烟已威胁到楼上的住户。消防支队接警后迅速派遣消防官兵到场处置。

  记者从参与救援的北湖消防中队指挥员黄铭珩处了解到,当时的火势并不是很凶猛,但由于建筑结构较为狭小,形成典型的“烟囱效应”,浓烟快速向楼上蔓延,导致楼上多名群众被困于烟雾之中。

  了解现场情况后,指挥员迅速下达作战命令,分两个战斗小组,一队消防官兵双干线出两支水枪,一只水枪占据有利地形灭火,另一只水枪则稀释二楼的烟气。在灭火的同时,另一个战斗小组上楼进行搜救。由于烟雾弥漫,搜救小组的人员打开头灯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只能一个人拉着另外一个人的战斗腰带前行搜索。

  经多方努力,消防官兵搜救出3名被困人员,包括一名小男孩。经过20分钟扑救,大火被完全扑灭。当消防官兵了解到起火原因时,在场的人都捏了一把冷汗:一名调皮的孩子在楼道内燃放鞭炮,引燃了一楼堆放的一些杂物,火势向周围的可燃物迅速蔓延,并冒出滚滚浓烟。

   提醒

  文明方式欢度新春佳节  燃放烟花爆竹注意安全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助兴,但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应该引起广大市民的重视。消防部门呼吁,春节期间,市民最好做到不燃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或者通过其他文明方式欢度新春佳节。元宵节临近,仍有部分市民选择燃放烟花爆竹庆祝,请务必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燃放烟花爆竹时应选择在室外空旷平坦无障碍的地方按照说明要求正确燃放,不要在室内、窗口、走廊、楼道、阳台等空间狭窄的地点燃放,不要从楼顶、阳台、窗户等高处向外(行人、车辆)投放已点燃的烟花爆竹,防止火星落下或喷溅到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2.严禁在繁华的街道、公共场所、建筑、变电站、山林、高压线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等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合燃放。遇到5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千万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否则极易引发火灾。

  3.在燃放礼花类、组合类烟花时,应将烟花平放于地面并采取加固措施,不得将烟花倒置燃放,防止在燃放过程中发生意外。燃放后应仔细检查,如果发现烟花爆竹残片上有阴燃火星,要立即采取用脚踩灭、用沙土扑灭等有效措施,确保将其熄灭。

  4.要加强未成年人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教育。为安全起见,未成年人在燃放烟花爆竹时必须有成年人陪同看护,以防他们在燃放时将点燃的爆竹随意乱抛,导致爆竹横飞蹿进可燃物中引起火灾。

  ■市场调查

  爆竹声少了 市民温柔“接财神

  

南梧路一个鞭炮销售点打出“驾车购鞭炮可停靠、买多可优惠”的招牌 本报记者 潘国武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潘国武)大年初五“接财神”日后,便是大年初六“送穷”日,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往年,这时是燃放烟花爆竹高峰期,但记者昨日走访南宁街头发现,今年鞭炮的燃放量比往年有所减少,市民喜欢温柔“接财神迎好日子”。大家认为,这种情况得益于市民环保和安全意识普遍提高。

  市民蓝青发先生在邕武路经营一家汽修厂,他选择在2月23日开年后开张。蓝青发说,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民间有“接财神”的习俗,选择在这一天开张,有开门迎接财神之意。

  在汽修厂门口,蓝青发简单燃放一串鞭炮之后,员工就回到工作岗位开始工作。过年、开业免不了要放烟花爆竹,按照传统习俗这是为了营造喜庆氛围。蓝青发说,往年要燃放成捆鞭炮,这回却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放鞭炮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

  长堽建政路口一家酒店,也在当天下午开张迎客。店老板陈先生只在酒店门口和包间门口张贴了“”字和几张红纸,算是“开张红红火火”。他说,按规定市区内不能燃放烟花爆竹,大家都应该自觉遵守。

  大年初五“接财神”日后,便是大年初六(2月24日)“送穷”日,意为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连日来,记者在友爱路、秀厢大道、民族大道和长湖路等路段走访时发现,沿街大大小小的铺面陆续开张,偶尔传来稀稀拉拉的鞭炮声。青秀区环卫站佛子岭班班长马琼莲说,和往年密集的鞭炮声相比,今年的鞭炮声则变得“温柔”多了。

  为何今年的鞭炮声少了?在埌西经营一家饭店的林先生说,开张时虽然不放鞭炮,但商家会通过其他环保的方式迎接财神,如在自家店堂里摆上小鱼、元宝等,寓意招财进宝、事事如意,“大家都想闷声发大财”。

  “2014年春节,每天能扫出四五车鞭炮纸屑,今年平均每天不超过两车。”环卫工人韦金胜负责南梧路清扫的工作,春节期间他一直奋战在工作一线上,他认为,这种情况“得益于节前的大量宣传和居民的自觉遵守,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的人寥寥无几。

  “大年三十至今,我才卖出1万多元的鞭炮。”黄女士在降桥农贸市场附近经营一个烟花爆竹摊点。她于2月24日向记者诉苦说,小区管得严,不让燃放鞭炮,这个路段周边空旷地也不多,“再这样下去,鞭炮可能就要远离城市了”。

  据在白云路经营一个烟花爆竹摊点的林先生介绍,2014年春节期间,青秀区设有30多个鞭炮销售点,今年只有14个点,“鞭炮销售点在逐渐减少,销量也不容乐观”。林先生认为,这种情况得益于市民环保和安全意识普遍提高。

编辑:梁丽玲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