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价高版本多 伪经典大行其道家长选书雷区遍地

24.09.2016  00:08

    日前,中国童书博览会联合北京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正式发布了《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少儿图书市场已经成为图书市场重要的推动力量。但家长们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众多的选择,时常感到的是手足无措。 

    【原标题:雾里看花的童书市场】

 

  《草房子》曹文轩 

   

  《猜猜我有多爱你》麦克山姆·布雷尼 

   

  《我爸爸》安东尼·布朗 

   

  《小鳄鱼的糖果牙齿》王姿云 

   

  《大卫·香农系列(全三册)》大卫·香农 

  《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阅读习惯上,纸质阅读依然受家长和孩子青睐。儿童喜欢的读物主要为童话故事、动漫卡通、益智游戏三类,而这些读物也多以绘本的形式呈现。

  打开当当图书24小时畅销榜,记者发现,前10位中有一半都是少儿图书,其中绘本居多。少儿出版有多蓬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有500家左右出版社参与少儿出版,国内每年少儿图书新出版品种增长到4万多种。少儿出版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整体规模最大的时期,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曹文轩的《草房子》销售超过1000万册,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系列总销量超过3000万册,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总销量超过3000万册,均进入世界100种畅销书之列。

  “我们公司经营的都是低幼启蒙图书,采用了最好的设计、最上乘的质量,自然价格也比较高。但是就市场的反映来看,家长们最在乎的是图书自身,而不是价格,只要书好,就一定有市场。”乐乐趣公司北京地区业务经理柏翔说。

   绘本价格太贵,经典版本太多  

  对于出版社来说,多贵的书都有市场。但对于家长来说,有的书真是太贵了。

  低幼类的儿童绘本,大都是硬皮书壳,配套印刷精美的铜版纸内页。一本名叫《小鳄鱼的糖果牙齿》的绘本,只有十几页,售价高达29.8元。看到这样的价格,毛奇妈妈还是买下了它,是因为一岁多的毛奇不喜欢刷牙,他妈妈想通过亲子共读这本绘本,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刷牙。

  绘本高价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了。在京东网上,曾获国际安徒生画家奖、格林纳威大奖的英国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折后价是23.4元,畅销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折后价31元。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的大卫·香农绘本《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大卫上学去》共三册,折后价62.9元。

  “孩子的书那么薄就那么贵!”北京家长刘先生说,从孩子一岁起,他们家就开始买绘本,每年花费两三千都还是省着花的结果。现在已经开始去图书馆借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儿童绘本除了价格不菲之外,一些经典读物出现了很多版本,让人很是眼花缭乱。

  想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李女士,看到新华书店里不同版本的《弟子规》十分困惑,“现在这《弟子规》版本也太多了,有卡片的,有漫画的,有解读式的,还有亲子共读的,我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王子》这类儿童经典读物的版本就更多了,有珍藏版、平装版、美绘版以及配有光碟版、可与iPad互动版……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出版社编辑对记者说,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儿童读物,很多出版社都出,形成了几十个版本,是出版商盲目跟风、低级克隆的结果。至于出版社为什么愿意出铜版纸、大开本、精包装的昂贵版,主要是这样的版本又大又厚又宽,一下就能吸引到人的眼球。

   伪经典大行其道,家长选书雷区遍地  

  《文艺报》编辑、记者,书评人刘秀娟注意到,某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木偶奇遇记》中写道:“我们现在讲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意大利,那是一个离我们这里很远很远的国家……”她表示:“此书笨拙地篡改科洛迪的作品不说,居然加上上述荒唐的一段,这就如同一个中国作家在对着中国读者讲中国故事时说:‘我们现在讲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中国,那是一个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国家……’显然,编译者把自己对别人讲故事的俗套介绍也加了进去,真是无知者无畏!”刘秀娟说。

  刘秀娟又注意到,某注音版《绿山墙的安妮》居然把“马瑞拉听到林德太太关于领养孤儿的一番负面新闻之后而更加惴惴不安”,改写成了“林德太太的这番话并没有影响到马瑞拉”,造成前后文的矛盾。刘秀娟告诉记者,现在的少儿图书市场,可谓是“伪经典”大行其道,有的直接删节原著导致内容缩水,有的无中生有任意歪曲,还有的则走教辅的老路,附上一些喋喋不休、自以为是、漏洞百出的讲解,给孩子的阅读添乱。

  不仅图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普通家长选书也存在很大的误区。“大班家长选书时侧重与小学相衔接的书,这类书多是提前讲授了小学阶段的知识,甚至是小学课本改造版,这有悖于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幼儿园教师谭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家长为学龄前儿童选书存在很大的误区。

  “是以孩子的喜好为中心吗?”家长萌萌也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儿童图书中,把动画片转化为图书的情况比较多,家长购买此类图书的理由是“孩子非常喜欢”。有教育学者认为,只选孩子喜欢的,让孩子沉溺于动画片题材图书,也算是一个选书的误区了。

  小雨妈妈表示,家长买书缺乏必要的购书指导,就怕把“毒图书”买回家!

   图书定价是否有法可依  

  业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对教材类图书的定价管理较严,对其他图书的价格相对放开,由市场调节,这样一来,很多出版社都愿意出版高价图书,一本图书的印刷费和纸张费占25%,作者稿酬占10%左右,其余的就是出版商和发行商的利润,书价越高,中间环节的利润就越大。

  港澳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山市中级法院资深法官李军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关于图书定价,在我国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出版社自行定价,国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二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国家制定图书统一定价标准,实行价格管制和低书价,出版社图书定价需经审核;三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计划性定价模式,当时的文化部、新闻出版署通过下发多个通知,对图书价格定价权进行改革,逐步下放给出版社,图书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上涨;四是1992年以后,我国图书定价制度全面改革,除明确中小学课本由政府确定印张定价标准并核价外,一般图书价格由出版社自行定价,图书定价完全按照市场化运行,政府不再干预。

  李军表示,基于目前的定价模式,对一般图书的价格,并无国家强制性规范来约束,出版社是根据该图书的成本、利润、税收、市场供需关系等进行评估的,书价高低是其对市场判断准确与否的结果。因此,定价后如果市场反应认为过高,出版社因此承担图书滞销的风险,无须再承担其他民事和行政责任。

   出版社超范围出童书是否合法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副社长孙建江告诉记者,现在无论什么类型的出版社都在出,或是计划出少儿图书。包括国家及各省市的美术、科技、人民、文艺,甚至是大学、专业技术出版社,都在涉足。“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出版社总数是570多家,出版少儿图书的有540多家。”他说,因为少儿出版这个市场太好了!

  按照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范围,有的出版社其实是没有“青少年读物”这一项的,那么超越工商登记经营范围出书,出版社依法应承担什么后果?

  李军告诉记者,从我国目前关于图书出版的法规规章来看,图书主管部门仅对设立图书出版单位进行批准、以及向出版单位发放图书出版许可证,其他并无强制性许可。在出版社业务范围方面,仅对出版辞书、地图、中小学教科书等类别的图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出版单位须按照所批准的业务范围出版。

  因此,李军认为,对于出版社超出其业务范围出书,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出版社违反强制性准入制度,未经批准出版辞书、地图、中小学教科书等类别的图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者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进行行政处罚。二是出版社仅仅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出版一般图书,对这类情况,目前尚无相关处罚依据。因此不必承担行政责任。

  即使在民事责任上,由于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均删去了“公司应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等相关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由此,李军认为,作为企业的出版社超越其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出版活动,只要该行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市场准入的限制性规定,在民事关系中就是合法有效的,也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鉴于目前的少儿出版市场过于杂乱,出版领域的强制准入制度应作出回应。”李军建议,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图书出版纳入强制准入行列,防止内容粗俗、质量低劣、有损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图书流入市场、走上书桌。

   创建平台帮助消费者把关  

  从目前的政策与规章设置来看,更多的把关责任,交给了图书消费者。

  不过,从家长的感观来看,单纯依靠市场和读者去过滤这些劣质的图书,恐怕是效率低下、学费高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总监安武林提出建议,能否建立一个更开放、更共享、更互动的购书指引平台?

  安武林对记者说,市场最欢迎的是畅销书,出版社喜欢出,书店喜欢卖,读者喜欢读,但大多数畅销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劣质书越畅销,危害就越大。所以,图书的过滤环节很有必要。”他说。“所以,有关部门要牵头设立这么一个平台,依靠全民力量、网络力量去主动、及时、高效地过滤那些劣质的图书,并同时构建一个更开放、更共享、更互动的购书指引平台,读者可以广泛客观地获取图书的信息,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不仅能有效遏制劣质图书,遏制每个出版社都出《安徒生童话》现象,而且能有效地推广不为更多读者所知的好书。”安武林说。

  好书给人营养,坏书误人子弟。安武林希望,尽快建设这个可以信息共享、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仅服务家长,同时创作者和出版方也能借此渠道了解消费者诉求,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