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猴棍舞听独弦琴 民族博物馆非遗表演展文化魅力
东兴独弦琴传承人向游人介绍独弦琴知识
武鸣尼达妮壮语童声合唱团演唱壮族民歌《山歌伴我成长》。记者 赖有光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陈蕾)白裤瑶猴棍舞让人感受到视觉的震撼,京族独弦琴给人以听觉的享受,稻秆画制作技艺则让人体会到了静态之美。10月2日至4日,广西民族博物馆轮番上演的“国庆非遗展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作为开场表演,来自南丹县的白裤瑶猴棍舞十分具有节奏感。只见舞者们将手中的木槌有规律地从头顶、两耳、双肩、大腿、小腿等部位击打,或左右绕着皮鼓转圈,舞者动作犹如活泼的猴子正在攀援、摘果,又如农民正在田间挥锄、挖地和种菜。
随后,那坡壮族山歌、融水苗族酒歌、三江侗族大歌相继登台,尽管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但歌者独有的唱腔和丰富的表情,仿佛让观众听到了大山里回荡的心声,感受到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武鸣尼达妮壮语童声合唱团带来了精彩的表演。该团以演唱原生山歌与新创民歌为主,先后参加多次大型演出,更荣获多项国际声乐比赛特金奖,还曾于2010年受邀到德国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世界和平合唱节演出。7岁半的尼达妮小歌手石唯颂不仅歌声清亮婉转,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虽然假期要参加表演,石唯颂却不觉得辛苦,她说:“作为民博小志愿者和小歌手,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和歌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听完歌曲不妨感受一下独特的民族乐器。京族的独弦琴虽然只有一根琴弦,奏出的曲调却委婉如海波,又好似诗人在深情吟咏。
“非遗展演”不仅有动态的表演,还穿插了静态的稻秆画制作技艺。在稻秆画技师娴熟的动作中,一根根细长的金黄色稻秆,制作成一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据悉,10月2日至4日,广西民族博物馆轮番上演“国庆非遗展演”,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观看,感受一下非遗文化的魅力。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