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让城市如生态“海绵”般“呼吸吐纳”

23.07.2015  17:37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今年2月3日,民革玉林市委向玉林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我市生态还原能力的建议》的提案。玉林市政协高度重视该提案,并将它作为重点提案转交玉林市住建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单位承办,由副市长邓长球进行督办。玉林为何要建设“海绵城市”?近日,记者到相关单位部门进行了采访。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雨天能够‘吸’水,干旱时‘放’水,利用好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蓄功能,让城市重新回归自然,不断提升城市的生态还原能力。”市政协副主席、民革玉林市委员会主委周豪说。“海绵城市”最基础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储存雨水,用好雨水,它通过利用城市公园和绿地、停车场、居民区、屋顶等设施,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来实现储存、滞留、下渗和再利用雨水的目的。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近年来,玉林市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极大提升,相继获评为“广西园林城市”、“广西绿化模范城市”、“广西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个林木葱郁、四季花开、山水相依、绿带环绕、绿廊延绵的“岭南绿都”逐步显现,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最佳的生态基础。民革玉林市委会在《关于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我市生态还原能力的建议》提案中建议,玉林市应该抓住这个良好机遇,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成立创建海绵城市领导机构,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大力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治疗“城市病”的良好“药方

      “玉林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20立方米,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240立方米,仅是全国平均水平4200立方米的42%,属于中度缺水地区。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玉林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玉林市水利局副局长姚远说。

      据了解,目前很多城市在开发建设后,仅有15~30%的雨水渗入地下,70~85%的雨水则快速地经管渠、泵站等设施集中排放,往往造成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发生内涝,同时大量雨水白白流失得不到利用。而玉林作为靠近沿海的亚热带城市,夏季经常伴随暴雨天气,时常在短时间内大量降雨,使得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逢雨必涝,雨停即旱”是大部分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玉林市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并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少城市一样,玉林还面临着水生态恶化、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城市病”。

      “城市建设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建设发展。”7月7日,玉林市副市长邓长球在市政协“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我市城市生态还原能力”专题协商会上强调,建设‘海绵城市’正是解决水资源紧缺、城市内涝、城市径流污染负荷等问题的出路。

      “海绵城市”将提升玉林的生态城市基础

      邓长球在督办建设“海绵城市”重点提案时强调,建设“海绵城市”,既是对玉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有效检验,也为玉林加快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城市建设理念,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宝贵契机。

      基于对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现实需求,《关于建设“海绵城市”,提升玉林市生态还原能力的建议》在我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绿色的生态基础设施常常被忽略。要提升我市的生态还原能力,就要将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从破坏生态转向恢复生态,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周豪说。

      “建设‘海绵城市’,就要严格实行水体保护政策,高度重视玉林蓝线、绿线规划,加快玉东湖、玉西湖建设,重视河流、水塘、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姚远说,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对城市建设及排水防涝观念的一次颠覆,是注重水安全与水资源短缺矛盾与统一的结合体。“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积极编制水专项规划。重视水源林的保护和培育,将大容山、六万大山、寒山以及玉林北流区域往外一定范围内实施严格的水源林保护,严禁种植破坏生态系统的树种,适当补种涵水功能好的阔叶林,努力培育良好的涵水生态系统。”玉林市林业局营林科科长陆青莲说。

      “建设‘海绵城市’,要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玉林市住建委副主任刘家强说。他还表示,建设“海绵城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削减城市径流和污染物的排放,有效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实现环境、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韦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