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架起“幸福桥”

17.06.2016  18:49
    周福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龙威村那龙屯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3年前在自家门前写下了一幅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不忘国土厅。
3年后,周福宽的巴马福宽养猪场又扩大了:现有存栏肉猪250多头、母猪32头,实现了自繁自养;2015年出栏肉猪400多头,净利润20多万元。
    “没有国土厅的帮扶,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周福宽还是那句话。2011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厅派出扶贫工作队常驻巴马,累计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1.3亿元,帮助瑶乡修通了一条条硬化路,架起了一座座通往幸福的桥梁。如今,像周福宽这样找到致富道路的年轻人,在巴马越来越多。
    夯基:山村通了“致富路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长寿之乡,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5月,广西厅将巴马列为扶贫工作联系点,派出一名处级干部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带领扶贫工作队长期蹲点帮扶。从那时起,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瑶乡群众,眼里闪出希望的光。
    5月13日,记者沿着3年前的采访路线来到那龙屯,沿途走过的道路、桥梁,如今已被当地群众称为“致富路”、“幸福桥”。“我们深入调查分析了群众致贫的原因,尊重他们意愿,每一任工作队都把解决行路难、教育难、住房难、用水难作为帮扶的重点,极大地改善了瑶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刚到任的新一届扶贫工作队队长钟沛彪说。
    龙威村地处巴马至南宁二级公路边,距离县城约23公里,共有618户2993人,其中五保户16人、低保户110户420人。扶贫工作队进驻前,村里没有一个标准的村委办公楼,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硬化路,群众出行异常艰难,有心发展种养业,却受交通不便的制约;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广西厅投入40多万元,修建了村委办公楼和文化长廊;协调争取相关部门资金,改造硬化了12公里通村道路和10公里屯内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夯实了瑶乡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西厅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66万多元,帮助巴马瑶乡修建村屯硬化道路35.74公里,健全完善了经停每个村的公交车候车亭,新建3座桥梁,村屯道路90%实现了水泥硬化;建设20项水利设施,包括排水沟、漫水桥、污水处理池、地头水柜、防洪堤、拦河坝等;实施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6户的危房、茅草房完成改造。
      34岁的周福宽曾在广东闯荡五六年,学会技术后回到家乡,却苦于没有资金,只能开小货车给人拉货。2011年底,看到屯里修水泥路,他意识到机会来了,立即贷款建了一个养猪场,除养猪外还养水鸭和土鸡。不久,他获得广西厅等单位提供的帮扶资金1.6万元,缓解了投资周转压力。周福宽告诉记者:“到六、七月份,32头母猪将全部下仔,养殖规模更大了,今年出栏量有望达到800头,比去年翻一番。
    固本:农民种上“丰收田
    5月12日,在巴马县西山乡合乐村拉拾屯公路边,记者看见村民李威正在路旁的水渠里砌墙,附近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忙着插秧。“这是土地整治项目的变更地段,由于工程量小,项目完工了,施工单位就把这项收尾工作交给我来完成。”李威说。
      村民们所说的土地整治项目,实际上是河池市国土资源局批复立项的西山乡合乐村“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据巴马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罗金亮介绍,该项目预算总投资283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工程。项目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到今年4月,已完成规划建设任务量。“以前这里种过玉米,也种过水稻,但旱季经常缺水,雨季又经常被淹。现在生产路、水渠等设施都做好了,不管种什么我们都放心了。”正在田里插秧的黄大姐说,已有外地老板来屯里洽谈,准备以每年1200元/亩的价格流转10亩土地,用来种蘑菇。
    除了“旱改水”项目,广西厅支持巴马县最大的一笔投资,莫过于2012年底实施的燕洞镇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该项目涉及龙威村等6个村45个自然屯,总投资2477万元,实施规模639.87公顷。项目实施完成后,建成屯内道路13条2535米、田间道路1.54万米、农田防护墙2085米、水渠3.72万米,1.2万人受益。龙威村委对面有一条水渠,因排水功能不齐全,雨季时洪水经常淹没附近农田,造成天灾。如今,这条水渠已修复完好,周围的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由零星分散的“望天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丰收田”。
    架梁:瑶乡搭起“幸福桥
    广西厅对巴马瑶乡的产业帮扶,架起了脱贫致富的桥梁。扶贫工作队引导群众发展种养业,大力培育香猪、肉猪、竹鼠、牛、羊、兔、水鸭养殖和绿色油茶种植等特色农业。龙威村那仁屯村民陆有谊在广西厅帮扶资金支持下,2012年开始饲养竹鼠,现在已发展到400只,成为燕洞镇最大的竹鼠养殖专业户。
    同样得到帮扶的那红屯村民王有光,则在二级公路旁放养香猪,直接供应给巴马各大小饭店。随着长寿之乡旅游的兴起,甚至有广东、云南等地的游客慕名来购买香猪,年销售量上万斤。此外,龙威村村民沈立成、岩廷村村民罗文明等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得到广西厅的资金帮扶,启动了养牛、养鸭、养蛇等生产经营,并通过创业打拼脱贫致富。
      夯基固本,立柱架梁,广西厅的帮扶让巴马瑶乡群众逐步具备了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据统计,定点扶贫以来,广西厅先后投入产业开发项目资金276.2万元,扶持龙威村98户种植柑橘200亩,5户种植桑树85亩,全村养殖专业户从2011年的14户发展到现在的34户;扶持岩廷村40户种植桑树130亩,全村养殖专业户从三四户发展到12户。2012年,龙威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380元,2015年提高到5470元,每年以72%的幅度递增。“5年前全村还有401户贫困户,现在已减少到74户,我们对今年年底前实现脱贫很有信心。”龙威村党支部书记黄雄德说。
    目前,广西厅派驻巴马的扶贫干部有8人,其中7人分别挂任7个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长期蹲点驻守,通过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结对帮扶等精细化措施,推进定点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落实。5月12日,广西厅厅长陈建军到龙威村调研,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创新国土资源扶贫工作模式,推动巴马县2018年年底前全面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