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中筑梦人——莫振高校长荣登“中国好人榜”

23.06.2015  00:46

  “化缘”校长助近2万贫困生圆梦

  大瑶山中筑梦人——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荣登“中国好人榜

  

莫振高和学生们在一起 广西政协报发

2015年3月15日,广西都安县数千人自发前来送别离世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 新华社发

  莫振高,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这位平凡的校长,58岁的人生,只做了一件事:连续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上大学。近10年来,用“化缘”来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2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他也因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爸爸”。2015年4月,莫振高荣登“中国好人榜”。

  用微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

  1954年11月12日,莫振高出生在都安县高岭镇加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2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高岭担任初中民办教师,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广西民族学院(现名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就读。1978年毕业后分配到都安高中任教。1979年担任都安高中团委书记,1996年起担任都安高中校长。

  出身贫寒的莫振高经常说,贫穷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造一个人的品格,可以锻造一个人的毅力。

  莫振高的家,位于都安高中后面,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居民楼。他的家里,装修得很简单,记者没有看到一件值钱的家什,一些家具看起来非常老旧。他的卧室只是简单地批灰刷白,摆放着一张简易床,对着床头摆放着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木柜,柜门已经损坏。

  记者在莫校长家二楼的墙角看到了一双黄里透黑的塑料拖鞋,上面写着“2008”几个字。这是莫校长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买下的,鞋子质量不错,在家里他已经穿了7年。不过,鞋子已经从当初的黄色差不多变成了如今的黑色。在一楼的厨房里,使用多年的一个老旧得变形的铝制水瓢,也见证了莫校长简朴的一生。

  妻子黄西彦说,虽然水瓢难看点,反正还能用,就继续用着。他的办公室,刷蓝色油漆的木门,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一张坐了十几年的木凳子,挂着一条毛巾。因为身高体壮,他经常出汗,这条毛巾也陪伴了他好几年。

  30多年来,夫妻俩工资微薄,但也都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先后资助了周艳时、蓝锦娜、唐金色、黄茜等近300名学生,使他们完成学业,考上了大学。

  10年“化缘”常吃闭门羹

  莫振高曾说,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强、内心脆弱而敏感,遇到困难时不善于向他人求助,而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曾有一名学生,在高考前夕把10元报名费借给同学,因同学没有按时还钱而放弃了高考。还有一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因筹不到上大学的路费和学费,竟连来领通知书的勇气都没有。担心这些孩子因为贫穷而永远走不出困境,莫振高决心靠自己的力量,为他们筹集助学金。

  “我们学校学生的贫困面大,贫困学生很多,光靠政府和学校不能完全解决。没办法,我只有发动全校所有的班主任、行政领导出动,争取外援。”莫振高说,为筹集善款,他们最初是在金城江、南宁这些附近的城市,后来去过江苏、浙江,甚至到过深圳、香港、澳门。

  都安高中资助办负责人韦喜凤回忆说,出去筹款,都是吃闭门羹的多。有的企业直接叫门卫打发他们;有的则让他们在校门外等,门卫进去半天才出来说他们的领导不在,有时还会遭到一些人的奚落和误解。不管是出去筹款,还是平时出差,但凡遇到校友请吃饭,莫校长的口头禅总是“能不能把饭钱折成现金,给我的学生?

  莫振高说,尽管屡次遭到拒绝,但他从不放弃希望。在10余年的“化缘路”上,他得到的不仅仅是3000余万元的善款,更有许多内心深处的感动。

  上世纪90年代初,莫振高带着他的“筹款团队”到南宁一家化学公司筹集善款。莫振高做完贫困学生的情况汇报后,公司老总没有当即表态,而是提出要亲自到学校看看学生。当时是数九寒天,车子刚开到村口,他们就远远看见3个孩子在一个用彩布条围成的木棚下生火,冻得瑟瑟发抖。老总下车看了3个孩子,问了问孩子的情况,没有再多说什么。回到学校后,他对莫校长说,不管以后这3个孩子在哪里读书,他都会一直包到他们上完大学。

  这件事让莫振高相信,社会上像这位公司老总的爱心人士一定还有很多,更坚定了他在“化缘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让千万山里娃走出大瑶山

  从当上校长的那一天起,学校的压力让莫振高在做老师的同时,从没离开过“化缘”的角色。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社会筹资,就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凑够修楼的钱。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孩子家长和社会交代。为此,他时常蹲在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

  就这样,一点点将五层的学生饭堂、学校图书馆、教学综合楼和三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学校的硬件设施,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

  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学生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

  接着一栋科技大楼拔地而起,教室里都配了两台29英寸的闭路电视、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和100台电脑……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知识,改变了一代代山里娃的命运。如今,都安高中的学生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的目标正慢慢实现。

  由于治校有方、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党政机关任职,也有外地学校抛出高薪橄榄枝。但莫振高都婉拒了。“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执此一念,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待就是30多年。

  他们心中的莫校长

  学生说——他用宽大胸怀接纳莘莘学子

  毕业于165班、如今在北京当公司老总的苏宏兵说:“在莫校长眼中,所有的孩子都是人才,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都安高中名声在外,很多学生慕名而来,莫振高总是尽力接纳,结果每个班的人数都接近90人。毕业于175班、如今在北京工作的韦景煜说:“我们班有88个学生,最后一排后背贴着墙壁坐。

  毕业于181班的韩逊家在都安县高岭镇唐伦村,当年家徒四壁。1998年10月,高一上学期开学一个月,军训都快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父亲总算凑够学费,带他去都高报到。父子俩抱着试一试心态走进了校长办公室,没想到,莫校长弄清缘由后,决定破例收下韩逊,尽管韩逊的中考成绩很一般。过了些天,韩逊在校园里偶遇莫校长,校长一眼就认出他,主动叫住他,问起他的生活情况。要知道,这所学校有几千名在校生,韩逊对此触动很大,后来真的“爆发”了——他成了学霸,考上了北大,如今在华润集团工作。

  同事说——他用品格照亮全校师生

  在都高的学生们心目中,莫振高既是校长,也是慈父。比如,他会在晨操后用广播提醒:“天气预报说今天要出大太阳,大家可以把被子抱到操场晒!”第一节课下课时,他又广播说:“大家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到操场上把被子翻一下!”如果学生们做操时不巧下雨被雨淋了,广播里会传出莫校长熟悉而亲切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

  都高资助办主任韦喜凤说,3月8日,莫校长辞世的前一天还来电安排工作,电话中他说第二天要出院,她还非常高兴,想着校长办公室的灯就要亮了。因为之前每天晚上她加班时,总是看到校长办公室也亮着灯,那个时候就会觉得很踏实,有主心骨在。

  都高英语教师韦荣琼说,每次学校月考结束,莫校长都会邀请很多老师到他家,让夫人加菜犒劳他们。老师们“吃校长的喝校长的”,很是过意不去,想着找机会表表谢意。不想,莫校长夫妇早就知道大家的心思,他们的独生子在深圳举行婚礼时,夫妇俩悄悄前往,等婚礼结束他们回到都安,喜讯这才传开。

  妻子说——他只愿意“为难”自己

  莫校长患的是尿道结石,最初他还瞒着妻子黄西彦,直到疼得夜里睡不着,几分钟上一次厕所,妻子才知道。当时尿血、尿频和尿失禁症状已经很严重,他拿纱布垫着,她发现后给他买了尿不湿。她叫他去医院,但他还是坚持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完。毕业班的百日誓师大会,他还是坚持参加,而且声音依旧洪亮,腰杆依旧挺拔,谁都没发现他有任何异常。回到家,他瘫倒了,垫的尿布都湿透了。

  2月26日早上,他还在开大会布置学校工作,下午决定去南宁就医。

  3月2日,术后的莫校长说话还很吃力,但电话不停。他给学校后勤部打了电话,要求像往年一样为学生们准备元宵节的汤圆和鸡蛋。

  3月7日,“他一手提着尿袋,一手提着公文包,一定要去招聘会现场”。他三次昏倒又爬起来后,在她的陪同下乘出租车来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下面的竹溪立交桥下,她刚扶着他下车没走几步,他就倒在地上,她扶不住,也跟着倒地。出租车司机发现后,又把他们送回医院。

  3月8日,黄西彦先热好莫校长的晚饭,让他先吃,他坚持要一起吃,结果,这成了他们最后一次共进的晚餐。她觉得欣慰的是,9日早上,她给他喝了一碗粥吃了一个香蕉。他是饱着走的,而以往他经常饿到下午2时左右才吃第一顿。

  莫振高辞世后,都安高中学生编写诗歌《校长爸爸》,以寄托对莫振高的怀念:

  “让我们再叫您一声:校长爸爸

  “不管我们飞得多高走得多远

  “您永远是我们最想念的人

  “不管我们在人生的旅途遇到什么挫折

  “您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文明网 )

  

编辑:王媛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