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战精神砥砺青年意志

07.07.2015  12:36

  今天是2015年的7月7日,“七七事变”78周年的纪念日。卢沟桥隆隆的炮火声渐渐远去消散,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抗战精神却传承至今,从未也不应该被忘记。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七七事变”。“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面对自近代以来中国最深重的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从此,“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中国人民的力量得到了空前团结,八年抗战拉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艰苦卓绝的战争带给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同时也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向全世界展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权、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国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青年是抗战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毛泽东曾说,青年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早在全面抗战开始前,青年学生就走在了抗日运动的前沿。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了著名的“一二九”救亡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这场运动“推动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性的运动”,为抗战“准备了人心,准备了干部”。全面抗战开始后,许多青年学生响应抗战投笔从戎,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河山。也有众多青年学生奔赴大后方,组织西部抗战文化运动,更有众多的有志青年慕名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他们经过短期学习培训即开赴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郭纲琳、黄诚、李林等正是青年学生积极抗战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伟大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可以说,青年积极抗战正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最鲜明最具体的体现,青年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承载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至今日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更多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不再仅仅是军力的竞争。正在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再也不必蒙受帝国主义强加的屈辱,但国内国际的环境并不容乐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转型正经历阵痛期;国际上西方国家仍然抱残守缺,冷战思维依旧。周边也不安宁,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钓鱼岛摩擦不断,越南、菲律宾阴谋侵占我南沙岛屿。同时还有香港泛民派、台独、疆独、藏独等杂声聒噪……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仍然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

  当代的中国青年,生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长在“中国梦”渐渐实现的好时代里,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但同时,青年也要积极分担祖国的忧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青年应时时牢记抗战精神,牢记自己肩上的重任,砥砺精神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青年网见习评论员 李晓伟)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