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蓝图

21.10.2018  12:02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

   生态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在横县校椅镇石井村,楼房外立面装饰整齐划一,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口前放置用于垃圾分类的红白垃圾桶;村边,上万亩茉莉花已丰收了好几茬。“保护好生态环境,茉莉花产业就能健康发展。”石井村党总支书记李克进说,村里坚持垃圾分类已有17年,茉莉花生长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生态环境好了,当地的茉莉花产业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约10.5万亩,年产茉莉鲜花约8.5万吨;拥有130多家花茶企业,年产茉莉花茶约6.5万吨,茉莉花(茶)产业综合年产值约90亿元。横县以茉莉花产业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横县特色的生态保护与产业兴旺之路。

  保护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的“金山银山”。放眼全市,不仅横县茉莉花产业受益于生态保护,广大乡村的生态宜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乡村卫生环境到基层设施的改善,再到文明乡风的形成、农村产业的调整优化,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乡村群众真正获得实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优先建设宜居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

  我市围绕建设“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目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多措并举,以更高的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强的力度推动实施“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

  近年来,我市出台《南宁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6-2020年)》《南宁市2016-2020年村屯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等一批重要政策文件,保障“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美丽南宁”乡村新蜕变。

  一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农村“改厕”、“改厨”、危旧房改造进展顺利。贫困村通屯道路已完工101条,共108.6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已开工114处,新建102个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

  同时,启动建设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启动实施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全市着手清理网箱12万个。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种植,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植树造林22.9万亩。

  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34个片区(镇级)垃圾处理中心、89个村级垃圾处理中心或村级垃圾处理设施、24个乡镇片区(或边远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等乡村清洁设施,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408个,有效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难题,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生态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市乡村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南宁市在“美丽南宁”乡村建设中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主题,不断激活乡村“好山、好水、好景”等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兴村富民的“金山银山”。按照“生活宜居,环境先行”的思路,全市以“三清洁”专项活动为切入点,以“三禁止三规范”为整治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三大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和有力保障。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横县将围绕生态宜居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自觉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横县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