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开展安全生产督查 专家团督查中石化崇左油库

20.08.2015  03:21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李俭芹

8月12日深夜,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重大爆炸事故,给全国危化品生产和存储安全敲响了警钟。广西钦州、崇左等地也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多家危化品企业,运行情况是否安全?8月14日,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区储存危化品的港口、码头以及储油罐区的安全情况进行督查。记者跟随自治区安监局专家团来到崇左市中石化崇左油库

情况 1

油库区变压器防护栏形同虚设

火星是油品的“克星”,两者一旦相遇,后果不堪设想。雷电也是一种巨大的危险因素,按照行业要求,必须要在油罐上安装避雷设施,将油罐体的雷电通过断接卡导入地下,但不少企业却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安全专家王涛跟随相关部门到多家企业作过检查,他发现不少企业往往不设置断接卡,直接将油罐体与地线焊接。这样一来,技术人员根本无法通过检测来判断这个导体是否具备导电功能,将雷电引入地下的效果也就成了谜。

8月14日下午,记者跟随自治区安监局专家团来到中石化崇左分公司崇左油库,这里作为崇左市一处较大的储油地,达到3级标准,储油量约3万立方,位置在市中心,周边临近居民区。油库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该处设置了柴油、汽油、乙醇等储存罐体。

专家团在检查中发现,每个罐体都设置了断接卡,“这个比业内很多企业都做得到位,储油罐的避雷就应当以这个为样板。”一位专家说,油品在遇到火种后,如果燃烧,危害性相对较小,只要控制好火势,保护相邻罐体不被引燃,就不会产生太大危害。但如果没有燃烧,而是油气聚集,就会有闪爆的危险,一旦爆炸,油罐会被撕开,就会产生流淌火,危害就相当大。因此,避雷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另外,专家团也发现了一些细节问题,油库区变压器防护栏形同虚设,起不到隔离作用,罐体一侧也没有防护栏,给作业工人的安全造成隐患。库区清污分流还没有做好,如果有警情,有害物质的排放处理将成为问题。

情况 2

油罐车驾驶员未携带资质证书

在现场,记者发现每一组罐体的外部都设置了两根管。有专家称,这两根管是消防用的,一种喷出的是水,一种喷出的是泡沫,一旦发生火情,泡沫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阻燃效果,而水是喷淋罐体进行降温的。

有专家进行了对比,发现有一组罐体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而另外一组罐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一点。罐体之间的消防设备是互相喷洒的,如果距离太远,有可能导致喷出的水幕扬程达不到一定距离,就会直接落到地面上,起不到给罐体冷却降温的作用。对此,专家有些担忧,这两组罐为何采用了两种规格来设置。油库相关负责人称,两组罐体的施工方不是同一家公司,所以建设规格方面有些差异,但在验收时,他们已经确认过,是按照设计图纸来施工的。

自治区安监局相关负责人随机抽检了一辆油罐车,发现驾驶员未按相关规定随车携带资质证书。该负责人称,油库重地,每一个进出人员都有可能带来危险,尤其是危险品的运输人员,除了驾驶证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应危险品运输资质。作为油库管理方,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负有查验责任,而安监局负责人从公司的制度上也没有发现相应的内容,“查验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整改”。

情况 3

现场应急预案是2012年旧方案

在检查中,由于该油库正处于扩建期,里面除了油库的工作人员,还有施工单位的人员。自治区安监局相关负责人检查发现,现场应急处置箱里配置的预案仍是2012年的方案。

被批评后,油库相关负责人拿出2015年修订后的预案,该预案尚在办公室存放,没有下发给员工,也没有按要求向安监部门备案。“库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后,预案未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自治区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说,3年来,环境变化了,油库施工期并不是短暂的几天或几十天,而且油库的相关负责人员岗位在3年中也已经变化,原来的总指挥现在已经调离岗位,“这个应急预案就是一个摆设,怎么行?”

记者从崇左市官方了解到,崇左市目前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5家,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35家,其中储罐企业有28家,涉及的危化品有汽油、液氨、酒精、松节油、甲醇、甲醛、硫酸等。目前仅4家生产企业正在进行生产,其他处于停产状态;主要储罐企业有7家正在经营。根据自治区安监局的建议,崇左市相关负责人当场决定,立刻抽调危化企业行业的专业人员,配合安监人员对各个企业进行交叉式检查,消灭安全隐患,确保崇左不出安全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