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建设风生水起 引领首府现代特色农业驶入“快车道”

09.02.2015  13:51

      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南宁振企农业公司、广西桂洁农业公司连片的火龙果及沃柑新品种基地,隆安县那桐镇广西金穗集团的香蕉标准化生产基地,西乡塘区忠良村广西胤龙农业公司的草莓设施大棚,武鸣县宁武镇伏唐屯广西金富田农业公司的热带水果园,兴宁区三塘镇南宁碧湾园林公司的茶花博览园……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在南宁市各县区、开发区涌现,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2014年,自治区启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南宁市高度重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行动,创新机制,培育典型,扎实推进示范区农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对全市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示范区建设正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跨上新台阶。

      如今,南宁市各县区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核心示范区宛若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少女,正揭开神秘的面纱,将曼妙的姿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1 创建示范区 勾勒农业发展新蓝图

      2014年,全区开展2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其中南宁市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区为5个,这是自治区对南宁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步伐的期望,也是南宁市奋力提升首位度工作目标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南宁市自我加压,在全市六县六城区和两个开发区同时铺开1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余远辉和市长周红波为组长,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工作目标,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高位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

      为学习先进经验,开启示范区创建思路,2014年7月18日至21日余远辉率南宁市党政代表团专程到贵州湄潭县中国茶城、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和湄江镇核桃坝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龙坑镇梳池村新农村示范点等地,就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考察学习。

      南宁市根据自治区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勾勒了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蓝图,明确了我市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新路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创建一批格局特色的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科技、教育、试验、示范、推广一体化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南宁市按照“统筹规划,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要求,因地制宜、强化特色,从功能板块、产业布局、设施配套、生态建设、环境美化等方面高标准做好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示范区建设蓝图逐渐呈现,成果令人惊喜:在古老的南宁大地上,迅速崛起了一个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丽田园,新的特色产业园区里蕉林如海,垂满枝头的火龙果燃起红色的希望,各式特色花卉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一个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新看点、新希望。

      2 突出“五化”建设  昂起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

      示范区建设不是圈几百亩地,引进几个企业,而是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打造主导产业非常明晰的产业区。

      南宁市各县区(开发区)在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围绕“产销经营组织化、基地装备设施化、生产体系标准化、投入要素集成化、特色经营产业化”创建要求,结合各自的区位特点、交通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对示范区进行统一规划,着力培育规模连片、集约高效的主导产业。

      驱车行驶在隆安县那桐镇的路上,道路两边连绵起伏的大地上是一望无际的碧绿蕉海林,这风拂叶摇的万亩香蕉是隆安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的主导产业示范片。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以租赁、入股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发展香蕉种植,不仅能实现利益共享,农民也能旱涝保收。”隆安县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按照统一的专业技术指导管理,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药、种子、化肥等服务,农民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统一收购,也可以选择到龙头企业或者专业合作社务工, 农民不仅能提高自身生产能力,还能学到致富发家的真本事。

      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隆安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给村民带来的“福利”: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共有83户339人,总耕地面积3450亩,以香蕉为主导产业,土地流转率达100%;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625元以上,是全县平均水平的2.2倍。

      隆安县乘势而上,示范区规划以香蕉产品为中心开展“一区四园”建设。在示范区内建设香蕉标准化种植产业园、香蕉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香蕉交易产业园、蕉园新村观光体验园。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创建力量,在科技研发、市场拓展、品牌打造方面示范引领,带动全县特色农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隆安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发展模式为全市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样板。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围绕我市粮食、蔬菜、水果、桑蚕、茉莉花、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精、产业链条完善的思路,加快发展精品农业和高效农业。实现了以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和推动全市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商品化、市场化、高效化转变的目标。

      现代农业在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告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让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成为骨干力量。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大力培育和扶持“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广西金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振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幸福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碧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推动培育壮大示范区经营主体,优先将科技发展项目、农超对接、“菜篮子”工程等项目向示范区倾斜。

      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之快,令人眼睛一亮:共有39家“产加销”一体化规模企业入驻各示范区开展建设,参与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实施建设项目总数共96个。其中,种养类项目建设总数63个、深加工类项目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27个,核心区总创建面积达8.38万亩。目前,全市1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拓展区和辐射区面积,总共达到11.42万亩、22.03万亩,每个示范区的拓展区和辐射区面积平均达到8100亩、15700亩的规模。

      一年来,全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含综合示范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2亿元。各示范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规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发应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逐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全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共引进种养新品种累计186个、采用先进技术累计89项,引入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才82人。种植的香蕉、火龙果、柑橘和葡萄等优质水果的水肥一体化率达100%,铁皮石斛工厂化栽培率100%,农业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

      3 “产村互动、农旅融合” 农村发展生机无限

在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的示范区创建的同时,南宁市同步推进核心区所在村屯开展综合示范村建设。2014年全市14个农业(核心)示范区内有10个核心村屯的民居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独具壮乡特色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李克强总理2013年7月9日在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视察时作出的“使民生改善,让人民满意”重要指示,从农民最关注、最迫切的事项入手,以“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在所辖12个县区各选择1个自然村作为综合示范村进行建设,通过示范带动、特色引领,加快特色新农村建设。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力推进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加快产业谋划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示范区建设结合综合示范村建设项目,整合了全市农业、水利、交通、科技、住建、扶贫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聚集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和“接二(工业)连三(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与此同时,各县区还加快示范区内道路、能源、水利、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之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真正起到表率作用。

      走进西乡塘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道路两边田野凝绿,满眼的果树、娇艳的鲜花,具有欧洲风情的小镇景观为园区增添了不少异域风情,迎风飘来的花香、果香荡涤心胸……作为首批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西乡塘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以洛克玫瑰园和台湾水果园项目最具特色,远近闻名。

      据统计,2015年元旦期间,全市1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含12个综合示范村)旅游接待人数41.87万人次,门票收入250.43万元,餐饮收入69.74万元,果蔬采摘、农副产品销售和交通服务等其他收入183.25万元。事实证明,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立、生态乡村的改造,带动了南宁市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各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综合示范村所在地逐渐成为市民游客出行游玩的好去处。

      南宁市通过采取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办法,结合生态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全市各示范区的建设日益呈现出“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全新发展新局面。目前,全市1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全部申报并通过了考评验收。

      各县区(开发区)创新建设模式,创新工作方法,亮点不断涌现,充分体现了“产村互动、农旅融合”发展方式的强力作用。截至2015年1月,西乡塘忠良村、隆安定典屯、良庆区坛板坡等村屯进村道路、房屋改造、绿化美化等主要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果将给本地农民、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享受。

      4 生态宜居 开创美丽幸福新生活

      “坛板面貌日益新,村容村貌变化大,家乡风景美如画……”每到喜庆的日子,在良庆区坛板坡的村民集会上,大伙总用动听的山歌表达内心的喜悦。坛板坡综合示范村落成当天,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打起了腰鼓,全村上下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村民黄益亨感慨万千:“我们村从明朝开始建村,这一年的变化,胜过过去500年!

      1月20日,兴宁区那安新村喜气洋洋,村民们敲锣打鼓舞狮子,共同庆祝他们的乔迁之喜;

2月1日,青秀区长塘镇团岩坡村民领取钥匙,喜迁新居,村里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忙着杀鸡宰鸭,放鞭炮,挂灯笼;

……

      经过一年的建设,一幅幅“村在绿中,绿在花果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我市各县区(开发区)徐徐展开:一栋栋结构合理、布局协调、独具壮乡特色的农家小院里,一项项完善配套的水、电、路、气等设施,不仅造就了一处处宜居、宜业又宜游的休闲胜地,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更令人欣喜的是,全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所在村屯农民的收入,普遍比其他非示范区的要高,各示范区建设通过加大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带动了一批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农民既能从租赁土地得到一笔收入,又在农业企业打工得到一笔收入。据了解,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区所在村屯农民月平均工资达2250元,全市1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所在村屯农民月平均工资达180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1841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了分别比拓展区、辐射区和本县区高出10%、15%和20%的工作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常态,把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综合示范村建设作为转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平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竞争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将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综合示范村建设成为示范和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让示范区和示范村的新产业、新农村真正成为城乡居民新生活梦想开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