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小田耕作苦 如今并地好种田——广西龙州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改革见闻

21.05.2015  17:23

  新华网南宁5月21日电题:昔日小田耕作苦 如今并地好种田——广西龙州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改革见闻

  新华社记者张周来、徐海涛

  “这一大片都是我们最近新并出来的大田,共约1600亩,新的蔗田没有田埂,盼望多年的机械化耕作可以实现了!”在广西龙州县上龙乡新联村一处连片大田边上,乡长助理黄晨华查看眼前刚刚种上甘蔗的黄土地,显得自信满满。

  这是龙州县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新近取得的又一进展,涉及相邻三个屯“挂起来”的“坡改梯”被集中平整改造,合并成几块农民盼望已久的大田,用于种植高产高糖的糖料蔗。

  “这次我家有19块地并进了大田,土地质量和耕作条件都好了很多,总面积8亩多没有变。”新联村村民农秀芳说。提及昔日小田种植,农秀芳连连摇头:“以前我家的地不靠路边,砍甘蔗的时候要等靠近路边的农户先砍,不然就无路可走;开小手扶到山脚下耕地要几个人抬下去,耕完再爬坡抬上来,特别麻烦。

  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形曾使得农户昔日承包地既碎又小,当地群众自嘲为“蚂蚱一跳三块地,草帽一扔不见地”,因为地块小,耕作、收获相当困难。另外,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也很明显。

  龙州县委书记秦昆告诉记者,“小块并大块”1996年由上龙乡几户农民自主发起,这些年来在政府鼓励和项目资金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自发加入其中。当地国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龙州县耕地面积约75万亩,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实施“小块并大块”面积约24万亩,经过推田埂、清石头、修水渠,“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已成当地农村新景。

  虽然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前后并没减少,但实际位置、边界、地力条件等均已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改革、农村实施土地确权颁证等系列举措,为“小块并大块”提供了助力。

  龙州县国土局并地办主任张强介绍,并地相当于将承包地“转移”到耕作条件更好的大田。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小块并大块”坚持农民自愿参与,并地方案农民民主议定,自发分地。并地完成后,按农户人口、耕地面积采取民主方式,进行造册登记签字确认,再由村集体向政府申请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申请奖补资金。

  “通过确权颁证,新地块上农户的承包经营权继续有保障。”张强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实施机械化耕作,也为大户经营或土地流转给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便利。而且,土地流转也坚持自愿原则,流转农户既可收租金又有机会享受分红,流转合同期满后农户仍可自主经营。

  上龙乡武权村那赧屯总人口287人,其中有超过110人长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土地要么丢荒要么种上甘蔗没人管。何忠浩等几个种植大户今年牵头搞起了甘蔗种植合作社,通过“小块并大块”将屯里土地合并成了大田。

  “打工做生意的村民拿土地入股,我们合作社统一种甘蔗。每年每亩我们按照市价保证5吨甘蔗的收入返还给他们,如果平均产量高于5吨,我们就按比例分成。这样地还是他们自己的,也没丢荒,他们出去打工还多一份土地的收入,大家都满意!”何忠浩说。

  即使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大田无论是在投入成本还是产出效率上都明显胜出。上龙乡乡长梁文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户分散种植糖料蔗亩产才4吨左右,而且成本越来越高,在并地实现土地流转后,通过全程机械化,亩产可大幅提高到7吨至8吨,农民每亩收入可增加到8000元以上。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小块并大块”平均每亩至少需要投入1500元左右,当前主要靠财政资金投入提供支持。梁文波表示,当地也正在积极谋划引进糖厂、农业龙头企业等民间资本参与这项改革,同时针对那些未能参与并地改革的农民提供发展特色养殖、林下经济的扶持措施,以实现共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