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要超60%

11.02.2017  10:07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80家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件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日前,《南宁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要发挥首府区位优势和科技资源集聚优势,使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驱动源泉。

  “《方案》明确了南宁科技创新八大重点任务,并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体现了对南宁实施创新驱动存在问题把握的准确性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方案》着眼“十三五”期间南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支撑驱动南宁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南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蓝图。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方案》明确要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和高端产业创新创业基地。

  根据《方案》,将依托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自治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支持其在体制改革、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和创新评价等方面先试先行,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以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吸引高端创新要素向南宁集聚,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合作高地、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区;积极联合柳州、桂林、北海3个城市,共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同时,《方案》还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选择1至2个基础设施较好、科技资源丰富和创新创业群体相对聚集的重点镇,打造成以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产城融合、创新创业为特色的“创新小镇”。

  构建科技创新型产业体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南宁应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引领?对此,《方案》给出了明晰的线路:“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创新。

  《方案》提出,要立足南宁基础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铝深加工、石墨烯、北斗导航系统、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根据《方案》,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实现20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达150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10家以上,新增自治区级企业创新平台20家以上。

  同时,积极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嫁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产业,大力推动“互联网+”“制造业+”“生态+”“旅游+”“文化+”等新业态、新模式向纵深发展。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突破130亿元,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创客空间10个、检测机构25家,从业人数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00%。

  启动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企业逐步重视创新发展,为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等问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此,《方案》从多个方面着手,提出要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充实企业研发力量,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和产业的升级发展。

  根据《方案》,今后我市将围绕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要达到150家。同时,设立南宁市科技基地专项,重点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到2020年,建成10个以上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在发明专利量质方面,《方案》提出,启动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引导企业增加研发和知识产权投入,推动企业成为发明专利产出主体,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完成一批发明创造,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价值专利产品。到2020年,着力培育有效专利超过100件的企业10家以上,超过50件的企业30家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