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命安全屏障

28.10.2015  09:59


图为7月16日,广西柳州市举行突发地灾应急救援演练。 本报记者 陈国章 摄     2015年国庆节期间,受台风“彩虹”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北海、钦州等十市43个县(市、区)出现灾情,造成19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1.41万人,全区共发生20多起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地灾“零伤亡”,得益于广西日臻完善的地灾防治体系。

近年来,广西建设了全国首个覆盖全省(区)的地灾自动监测预警平台,构建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应急体系,实现了地灾“一张图”管理。全区地灾防治实现了由分散的单一部门管理向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防灾转变。

构建自治区、市、县三级应急体系

优秀的专业应急队伍是地灾处置最基础、最有效的保障。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十分重视应急队伍的建设,打造了一支能够随时调配的地灾防治专业“急行军”。

3月19日,桂林叠彩山发生一起岩石崩塌突发地灾,碎石砸中下方游客。地灾发生后,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灾应急专家和在桂林出差的该厅地质环境处领导赶到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同时,桂林市有关部门按该厅专家调查意见划定危险区,拉起警戒线。

广西在全区14个市设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组建了应急分队。

同时要求各地灾多发县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站。目前,全区已有20多个地灾多发县成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全区初步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应急体系,缩短了应急处置距离。

近年来,广西投入1亿多元大力扶持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技术支撑单位建设,为崇左、来宾、贺州、梧州、柳州等9个市的地质环境监测站征地建房,为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配备了地质雷达、三维扫描仪、无人飞机等一大批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器材。

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充当“千里眼

信息化建设宛如给广西地灾防治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去年6月18日,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48小时累计降雨量达到195毫米。19日凌晨2时许,大坡乡国土资源所监测员发现,大坡街新开发区屋后边坡岩土出现开裂,并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开始转移撤离受威胁人员。上午10时,山体发生滑动。下午18时,约800立方米泥土滑至坡底,下方8栋房屋被掩埋。由于预警及时、监测到位,该地灾避免了39户173名群众伤亡。

从2010年起,广西投入近3000万元在区内12个市52个县(市、区)的地灾易发区布设了300多个地灾自动监测站,安装了304个雨量监测点、348个土壤含水率自动监测点、122个表面位移监测点,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西地灾监测预警分析系统”。

此外,广西还在全区130处重大地灾隐患点上埋设安装了不稳定斜坡变形报警仪,从技术手段上提升了对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防控能力。

近年来,广西完成了“广西地灾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广西地灾应急指挥系统”、“广西地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地灾图形显示、数据统计、查询、编辑管理于一体的“一张图”管理功能。

危害100人以上的危岩全部治理完毕

住进新家后,不管下多大的雨,我们也能安然入睡了。”梧州市枣冲小区地灾搬迁户杨玉明说,2010年12月,他们家搬进政府兴建的安置小区,不仅房子变大了,买菜、坐车也比以前方便。

2006年以来,梧州市政府多方面筹集资金16.96亿元,将地灾治理、旧城改造、土地开发、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多元筹资、治搬结合、妥善安置、商业运作为手段的城市地灾综合整治新路,既有效治理灾害隐患,又拓展了城市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的地灾治理“梧州模式”。

2009年~2013年,广西对遭受地灾严重威胁的75个城镇的2999个重大地灾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在治理工程上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一是城镇集中的地灾治理,二是岩溶区的危岩集中治理。目前,广西发现的危害人数100人以上的危岩已经全部治理完毕。

对受治理费用高或难于根治的地灾隐患点威胁的村屯,广西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行国家、地方、农户的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搬迁避让。2009年以来,广西共实施搬迁的村屯186个,使2.24万户8.9万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从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

目前,广西地灾群测群防“十有县”已有63个,占全区地灾多发县90%。  通过“十有县”建设,基本实现了地灾防治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做到了每一个隐患点有人管,有具体的疏散、避难预案。落实了基层乡镇政府各项防灾责任制度,把预防、监测、防范工作落实到乡、村、屯,落实到最基层的群测群防人员(监测人)身上。

在地灾防治中,如何让基层国土资源所不再“单打独斗”?宜州市将地灾防治责任落实到乡镇政府,把地灾防治提到与耕地保护同等重要的高度,纳入各乡镇年度绩效考评范畴,使这项工作有了真正的主体,全面提升了地灾防治管理水平。

此外,2009年以来,广西以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技术支撑单位为依托,已经形成了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的长效机制。

据介绍,近5年来,广西全区1万多个地灾害隐患点和8000多个易发村均未发生因地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