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级”寒潮虽然凶悍 生活却依旧“红红火火”

24.01.2016  11:18

   寒风爱侣

  1月23日,北京一对新人冒着严寒拍摄婚纱照。受强冷空气影响,北京市连日持续低温。据预测,1月22日至24日,北京的日最高气温可跌至-10℃,日最低气温将达-17℃,接近或达到北京观象台近30年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极值。

   冰雪热舞

  23日,著名钢管舞者金美娜携手弟子在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宝峰湖景区上演钢管舞秀,挑战严寒,体验冰雪中的健身乐趣。

   劈冰斩浪

  23日,来自内蒙古的王先生在北京什刹海的冰水中冬泳。

  近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尽管遇到多年不遇的严寒天气,什刹海冬泳队的几十名成员仍然坚持冬泳,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有的人已坚持冬泳30多年。

   雪中观景

  23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两名女士站在结冰的护栏旁。

  当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省多地出现冻雨天气。目前,贵州省内部分高速公路已因桥梁隧道涵洞结冰封闭或暂时交通管制,已有30余个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近日,“霸王级”寒潮一路南下侵袭我国大部,全国各地迎来“最冷”周末。  可有这么一群人,却根本没把这寒潮放在眼里,照常冬泳、结婚、跳舞、旅行出游……过着依旧“火热”的生活。

   ■解读

  全球“急冻”三大原因浮现

  今冬,不仅全国许多地方在“速冻”,北美、欧洲的局部地区也进入极冷模式,这种切肤之冷正在冲击人们所认识的全球变暖理论。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司长、气象专家汤绪就地球“忽冷忽热”之谜进行了解释。

   原因一  极地漩涡

  极地漩涡是一种持续并大规模存在的寒冷气旋,介于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中部。地球南北两极的地磁将来自宇宙的冷气阻挡在地球之外,但也同时使南北两个地极上空形成极地漩涡。汤绪说,原先始终存在于两极的极地漩涡相对稳定,呈大块出现,但全球变暖之后,由原有的稳定转趋活跃,有可能出现小涡旋,北极极地漩涡产生的小涡旋往南偏移,就会造成某一个区域被“速冻”。

  与2014年春季在北美出现的极寒天气相似,今年年初东亚出现的大幅度降温可能也是拜极地漩涡偏移所赐。

   原因二  高空急流

  高空急流是东西走向围绕地球的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存在于对流层顶和平流层。高空急流受北极和中纬度地区之间的温差推动,由西向东环流,温差越大速度越快,气流路径会越趋于直线,相反温差越小气流速度会越慢,路线则会呈现波浪形。北极一旦升温,会使北极和中纬度地区的温差减小,高空急流的波浪就会变大,振幅两端波及的区域就容易出现极端天气。

  汤绪说,极地漩涡和高空急流的变化都表明了大气更不稳定了。原来存在于某一个地区、相对稳定、保持规律的状态被打破,从而使原本有规律的季节性天气出现异常。

   原因三  厄尔尼诺

  不过,在全球变暖的同时,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剧也是近些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的主要动因之一。

  2015年地球上发生了历史上非常显著的超强厄尔尼诺,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异常偏暖,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发展。汤绪说,超强厄尔尼诺导致本轮极端天气频现,特别是去年年底集中出现在北美、南美和英国的暴雨和洪灾。汤绪说,海洋和大气正在相互作用,超强厄尔尼诺今后还会增加极端天气的出现。

   ■相关

  超强暴风雪袭美国

  22日19时起,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区及其周边地区街道几乎难以看到行人的踪迹,整座城市如同被一层厚厚的白毯覆盖。据气象部门预测,此次降雪过程将持续到当地时间23日夜间。

  气象专家预计,暴风雪天气将在未来数日影响美国至少20个州的8500万居民。位于美国东部地区的华盛顿由于处在暴风雪的中心地带,可能会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向来以保守预测而为人所知的美国气象局日前一再调高对华盛顿地区此轮降雪量的预测。最新预测显示,该地区降雪量可能达到61至76厘米。面对暴风雪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华盛顿市长穆里尔·鲍泽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此次暴风雪会对民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最高风速可能将达每小时96公里。她呼吁民众在暴风雪天气期间待在家中,不要外出。

  20日晚下班高峰期间,一场降雪量不足3厘米的小雪让华盛顿市政府措手不及。由于应对不及时,整座城市陷入严重交通堵塞,当时,正从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坐车返回白宫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车队,也因路面过滑和交通大堵塞而被困途中,花费了平时两倍的时间才最终回到白宫。

  本版图文综合新华社、《羊城晚报》报道

编辑:周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