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红十字的故事】用爱为生命续航——广西桂林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李霞

10.05.2017  01:32
【我与红十字的故事】     2017年5月8日是第70个“世界红十字日”,广西红十字会推出“我与红十字的故事”专栏,讲述我们身边的红十字人、志愿者、捐献者、爱心人士,那些平凡的人所做不平凡的事。     人道没有终点,红十字一直在路上!     让我们一同分享与红十字有关的感人故事……     用爱为生命续航 ——广西桂林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 李霞         有一种大爱,让绝望中等待的人们看到曙光;有一种善举,将天各一方化为血脉相连——器官捐献,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让死的别离得到生的延续!     我是广西桂林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李霞。当我们谈到人体器官捐献,提起广西,大家一定会想起“何处春江无月明”的13岁壮族女孩、“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何玥,回忆起“千里送心”的广西小伙子叶劲,还有逝世后将自己接受的捐献器官再次捐献给别人的蒙瑞江老师等等。       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器官捐献者,虽然人生轨迹不尽相同,但在生命逝去的那一刻,他们都做出了同一种大爱的选择——捐献器官,让另一个生命拥有重生的机会。在这些感人的故事背后,都包含着器官捐献协调员默默的付出。     作为爱与生命的传递者,我们见证着一次又一次的离去与新生、绝望与期冀、放弃与坚守、欣慰与感动。       我一直记得那位名叫张志的器官捐献者。     那是2013年的6月,我们借助榜样人物何玥的力量,在学校、社区、广场开展器官捐献宣传动员活动。当时我因肿瘤刚做完化疗,虽然身体虚弱,但自身的疾病却唤醒了我心底对生命的热情,让我对器官捐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比任何时候都期待能有更多的人成为器官捐献的传播者、志愿者。     正是在那个时候,一位52岁的市民张志从电视上看到了器官捐献的报道,想到自己患病残疾、无儿无女、家庭贫困,得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萌生了通过捐献器官来回报社会、延续生命的想法。张志说服妻子一定要帮他完成心愿,并填写了捐献登记表。 一年过去了,张志的妻子来电,表示张志的病情恶化,希望在身故后捐献器官和遗体,我们立即赶往医院核实。     经多方评估,确认张志已达到待捐状态。我再次向家属重申了捐献原则,要求捐献者全体直系亲属必须共同同意,但张志的妻子却很急切地想尽快捐献,表示她是张志的妻子,她同意就行了。为确保捐献手续完备,我还是坚持提出了了解张志其他社会关系的要求。     当时已到下班时间,我原本计划去探望86岁高龄因脑梗昏迷住院的母亲,但张志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完成张志的心愿,我只能先将母亲的事放在一旁。     在陪同我们去辖区派出所、居委会的途中,张志妻子情绪较为焦躁,不断地问:“有必要吗?想捐献还这么难吗?”她不理解我们这么做的原因,脸色十分难看,甚至抱怨连连。我只能一边安慰她,一边尽可能快地了解情况,帮助她完成捐献的相关事宜。     直至晚上11时,终于顺利完成了捐献,张志妻子的情绪才略微好转,轻声向我道了句“谢谢”。我不由心头一热,眼泪差点落了下来。送别张志的妻子之后,我满怀愧疚匆匆赶去医院陪护母亲,已是第二天凌晨。     后来,在我们对捐献者家属的回访中,张志的妻子得知我身患癌症,母亲又病危住院,仍坚守岗位帮助他完成捐献,觉得非常感动,也因此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可了我们的工作。于是,她自己也报名加入了捐献志愿者的队伍,积极参与宣传活动,用亲身经历讲述张志捐献的事迹,成为了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的铁杆志愿者。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一名普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与牺牲,帮助他人延续生命,这是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无数与我一样的捐献协调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用心坚持、用爱坚守!     在六年多的协调员生涯里,我参与了300多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记不清多少次独自夜归,朋友、邻居问我怎么工作到那么晚;记不清多少次饭桌前合家团聚,接到电话便放下碗筷立刻前行;记不清有多少个出入在重症监护室和殡仪馆的节假日,也记不清有多少个顶着烈日大雨奔走在乡间民房里的白天和黑夜。     朋友们曾问我,你身患癌症又快退休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是呀,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这么问过自己。可每当电话铃声响起,我似乎就能感受到一双双期冀生命的眼睛在注视着我、等待着我,让我迈开步伐,坚定地踏上协调员的征程。     人道没有终点,红十字一直在路上。我是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李霞,我愿用爱——为生命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