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全力巩固和提升南宁环境质量

02.12.2015  16:59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环保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前6位。主要江河监测断面总体为Ⅱ~Ⅲ类水质,水环境功能区和Ⅲ类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污染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大部分指标已提前完成减排任务。

  但是也要看到,南宁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仍然存在。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是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目标的短板和瓶颈制约。“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也是环境保护负重前行困难期和大有可为关键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勒出了“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蓝图,提出了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新要求和新部署,为我们今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未来五年,南宁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十三五”的决策部署上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全面开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科学引路,注重规划领航

  在全面规划“十三五”工作时,要按照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管理现代化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以环境的容量和总量引领南宁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理念变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产业规划、城市规划、流域与区域规划,为“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指好道、领好航,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环境质量不降低,生态系统功能不退化的基础之上。

  一是完善环境预防体系,突出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健康之源,是南宁发展的突出优势、亮丽名片、宝贵财富。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将进一步促进环境管理理念从末端治理转向前端预防,把生态环境因素提升到整个决策链的前端,彻底走出“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怪圈。通过生态红线划定明确区域发展底线;通过战略环评把好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关口”;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倒逼企业治污减排。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绿色创新驱动力,挖掘绿色经济增长点,推动该市经济走上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环境更好的绿色发展轨道。立足“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生态强市”战略,通过一系列战略环评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倒逼、优化作用,狠抓生态经济,力推绿色产业,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两化”融合,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画上一个等号,努力走出一条南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新路。

  三是以科学的规划为先导,精心设计好环境保护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快实现环境治理工作从经验式、粗放式向网格化、实时化、精准化转变。推进实施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等环保重点科技课题,结合地域特点、行业特点,对污染成因、来源、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和预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治水治气治土等重点环保领域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以技术发展突破污染治理难题。

  二、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

  改善环境质量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十二五”期间,南宁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期盼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城市黑臭水体等环境问题依旧突出,十八条内河水质较差已成为民心之痛、城市之殇。

  未来五年,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扭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纲举目张、有的放矢,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解决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围绕国家“海绵城市”创建工作,打响内河道流域及主要沟渠水体的治理攻坚战,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加大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实施内河截污计划,逐步改善内河水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大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水源地水质预测预警能力。持续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清洁水源”活动,兴建乡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完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体系。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以解决大气复合污染问题为目标,综合协调、系统推进大气污染物的联合减排和协同减排;结合南宁市大气源解析工作成果,重点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扬尘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灰霾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控体系。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强化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切断土壤污染来源,加强受污染农田、废弃场地的治理和修复,遏制土壤污染恶化趋势。

  三、坚持加大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积极通过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和引导企业环保投入, “十二五”期间共安排各级财政环保专项资金17.92亿元,促进了该市环保事业的长足发展。

  但环境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单靠财政资金无法满足需求。“十三五”期间,南宁市一方面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整改资金,加大财政环保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撬动民间资本,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环境经济体制,在环保治理工程中积极推进“PPP”建设经营模式,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行管理模式。

  四、继续强化宣传,形成浓厚氛围

  生态环境保护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德、共同行动,需要每一个市民亲身参与、躬身践行。“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将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突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加大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力度,努力营造党政同心、政企同向、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体系。

  宣传对象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抓住党政领导这一关键少数,在制度上夯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基础,强化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同时,结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有力宣传绿色发展观,彻底破除“GDP迷信,让决策者时刻绷紧生态环保这根弦。另一方面,将面向企业宣传作为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保持高压执法态势的重要补充。在正面宣传守法案例的同时,针对部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多频次、高密度的曝光,形成震慑,营造企业不敢逾越环保高压线的法治氛围。

  公开力度要不断加大。突出信息公开对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工作的作用,环保部门将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大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力度。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让审批权在阳光下运行,让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畅通环境信访渠道,鼓励群众举报揭发身边的环境违法行为,倡导“人人都是环境监管力量,个个都是环境保护先锋”,充分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宣传载体要创新多元。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在巩固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利用好互联网、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发挥新兴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优势,增强环境宣教话语的辐射力与渗透力。

  五、继续严肃纪律,加强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环保底子薄、人员少等问题,提升环保队伍综合素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增强环保队伍廉政勤政意识,筑牢依法行政底线,弘扬刚正不阿的正气、责无旁贷的志气、一往无前的勇气、锐意进取的灵气,打造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环保队伍。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美好蓝图,南宁市环保系统将从战略和全局视角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深刻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紧紧围绕提高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目标奋进。
深化银企合作 广西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9帮企减污走进博世科活动会议现场 粟定环保局厅
贵港治理环境初战告捷
  从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获悉,环保局厅
远离污染之痛 守护生命之源
漓江风光。 罗爱群/摄   水,是生命之源。环保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