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美丽 记得住乡愁]老乡们的美丽追求(图)

01.11.2015  10:40

 

阳朔县遇龙河一带前些年岸边经营农家乐,河里漂满个体船。近年,当地政府引导农家乐回农家,还两岸葱绿;旅游船只实行公司化管理,还河流有序。附近农民当上船工,八方来客游玩尽兴,乡村食宿、餐饮比县城还受青睐。记者 谢彩文/摄

老乡们的美丽追求

——“美丽广西”探索中国乡村建设之路(三)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重点报道组 执笔人: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李新雄

时间用一支斑斓彩笔,在空间画板上印染出壮乡崭新的容颜,逐渐描摹出八桂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洁净、生态、富裕、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美了村庄美了心

行走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大方村,文明细节随处可见。

12岁的覃成亮熟练地把垃圾分类装好,放到村头的垃圾池。村儿童卫生监督小组一有空就四处转悠,提醒村民不乱扔垃圾,搞好门前卫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大方村筹资改水、改路、改厕,村民出钱交垃圾费,村里有了保洁员。他们开展以回收各种废旧玻璃瓶、农药瓶为重点的垃圾分类活动。回收废旧玻璃瓶,每公斤补贴0.1元。群众积极地把玻璃瓶运送到集中点,解决了废旧玻璃瓶处理难题。

村民扮靓村容的智慧还不止于此:村里修建了多功能垃圾处理池,用于焚烧不能回收的垃圾。由于接地气效果好,这一设计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好习惯可以相互传递,垃圾分类的经验从我们村推广到了全县,村民们感到蛮自豪。”村长张勇感慨。

据了解,全区18.3万个自然村,像大方村一样建立了清洁理事会且有了保洁队伍的达14.2万个。

美了家园的乡亲们,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投入到美好生活中。

夜幕降临,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排红村排岜屯广场。一位30多岁的妇女随着音乐轻摇脖颈,舒展双臂,宛如蝴蝶展翅;忽地,她扬起头,以左脚为圆心,右脚有力地画了一道弧线并抬起,左脚稳稳地立着……排岜屯文艺队队长韦雪玉在展示她新学会的瑶族舞。

“这个舞蹈好看,我们今晚就学。”大妈大姐们积极性很高,40多岁的蒙建丽边热身边说:“经常跳舞,有说有笑,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两年前,该村所辖的7个自然屯像一盘散沙,农闲时村民无所事事,打牌打麻将消遣容易发生口角甚至打闹。

排岜屯成立了文艺队。“集体舞最重要的是互相配合,大家一起排练,关系融洽多了。”韦雪玉说,“文艺队不时到外村演出,带动周边村屯也搞广场舞,大家精神面貌都不一样。”现在,篮球队、民乐队、书法队纷纷在村广场亮相,村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多个广场,少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如今,屯里吵闹争执的少了,唱唱跳跳的多了;“黄、赌、毒”基本消除,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农民起新房,不翻黄历不看风水,只看新村规划来建设;村里多余的祠堂变成了书堂、戏堂;公益事业众人拾柴,婚丧嫁娶摈弃陋习……文明新风,逐渐吹遍村村寨寨;幸福喜乐,慢慢改变人的心境。

“美丽乡村”要创造什么样的美丽?是村庄内外随目可及的风景,是村民内心丰富饱满的世界,更是乡土文化的延绵承传,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