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夫妻卖掉城里一套房 “隐居”穹窿山11年

07.08.2015  16:05

  走在穹窿山脚下,如果向当地村民打听“上海的老李”一家住在哪里,每位村民几乎都能指得出他们家的方向。作为山里为数不多的外乡人,老李夫妇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两人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曾参与苏州多个重大项目的设计建设,退休后原本在上海过着富足的城市生活,却因为向往穹窿山里的山、水、空气,毅然来此“隐居”、开荒,11年来见证了穹窿山的嬗变之美。近日,记者来到穹窿山脚下,探访老夫妻的“隐居生活”。

   卖掉上海的房屋,来到穹窿山下“开荒”

  驱车一路远离城市,穹窿山脚下有个宁静幽远的小村落——南竹坞村,许多村民近几年做羊肉生意小有成就,纷纷修起了高门独院,李老师一家的小屋就“挤”在这些大宅之中,虽然不大也不豪华,看上去却很温馨。

  “刚搬来这里时,这是空关多年的旧房子,屋前是废弃的猪圈,屋后堆满垃圾,一片狼藉,我们两人花大半年时间才整修、打理好。”75岁的李水清退休前是上海一家设计院的设计师,被村里人尊称为“李师母”。当李师母向记者介绍搬来穹窿山的经过时,77岁的老伴李星海在一旁扇蒲扇静静听着,他是上海一工程公司的退休工程师,曾参与过狮山桥等多个市政项目的建设。

  两位老人原本在上海的生活条件相当不错,却“一直呆不惯城里,觉得少了点什么”。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星海通过一位在上海开羊肉店的朋友得知,穹窿山脚下有个亲戚家里一直空关着一套房子,两人当即启程去看房子,“我们立刻就爱上这个地方,回上海后马上把位于浦东的三室一厅的房子卖掉,买下了这里的房子。”李师母告诉记者,最初做下这个决定时,两个儿子都很开明,反倒是身边许多同事、朋友不理解:“劝我们,年纪大了不要再吃这个苦。”

  说是吃苦其实并不为过。11年前的穹窿山还远非现在这般设施齐全的风景区:没有柏油路、没有路灯、没有商场,周边全是凌乱的田地和山林,原本就是建筑设计专业出身的老两口决定自己改造:亲手围起了围墙、将猪圈改造成厨房、将屋后的垃圾堆清理成花木成荫的小院。二层小楼房的楼梯原本露在室外,老人担心上下楼的安全,便由李师母亲自上阵在室内设计了一个漂亮的木楼梯。

  没有菜场,李师母说:“住在农村,田里长的就是最新鲜的当季蔬菜。”离医院太远,李老师说:“这里空气这么好,根本不会生病,哪里需要去医院呢。”老夫妻就过着最淳朴的隐居生活,一个工具箱、一块山间的石头、一段树根,两人就能兴致盎然地合作,为小家雕刻各种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