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华商眼中的东博会:让东盟资源遇上中国市场

30.08.2016  01:02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黄河畅 图/文

周锦福作客 广西新闻网 访谈间。

“曾经,东革阿里、辣木籽、铁皮石斛等东南亚特产无人问津,到了成熟期没有人去采摘,只能自然脱落、烂掉;如今,这类资源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这个平台进入了中国市场,东盟各国也开始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加工,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近日,老挝三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广西柳州人周锦福作客 广西新闻网 访谈间,一语道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13年来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的显著变化。

分享:东博会带来的“淘金”机会

早期在东博会上畅销的更多的是我国的产品,东盟国家的产品相对较少,为什么我不能把东南亚的土特产拿到这个平台上来呢?”2006年,有着一份稳定工作、捧着“铜饭碗”的周锦福逛了几天东博会后,在心中酝酿着一个 “大计划”。

因为我对东南亚比较熟悉,所以我很快把这项‘计划’提上日程。”周锦福告诉记者:“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考量,我选择了老挝。因为这个国家国土面积比较大,拥有丰富的土特产和自然资源,可是人口少,没有人口去消费这些丰富的资源。且这个国家缺乏工业,所有生活用品全部靠进口。

在一片反对声中,周锦福毅然地只身前往老挝。

刚到老挝时,周锦福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周锦福先是聘请了翻译,可翻译在实际交流中难免存在误差,这让周锦福走了很多弯路。“没办法,只有下定决心学老挝语。”周锦福说,“几乎只用了一年,我就把老挝语拿下了,非专业的东西我可以直接和老挝人沟通。

在东博会上,我的产品完全不愁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借着东博会的东风,周锦福“原生态,无污染”的老挝货很快被人们所熟知,在中国内地畅销。经过10年的发展,他已经成为了老挝华商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