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千里返乡记:家,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色

05.02.2016  11:44

  新华社广州2月4日新媒体专电 (记者刘大江 田建川 胡林果)转过山坳,不远处,一个高高低低的村庄抢入眼帘。他一声欢呼,沉重疲惫的摩托车陡然轻盈,在蜿蜒的乡间道路欢快地飞翔。

  终于到家了!此时是腊月廿二,距离2016年除夕还有7天。

  这个瘦小黝黑的中年汉子骑摩托车,历时37个小时,穿越粤桂两省,纵横1000多公里,顶风冒雨,历尽艰辛。

  为了拿钱回家,一向老实巴交的他做出一个令自己都吃惊的举动:和工厂老板抗争,最终成功讨回被拖欠的大部分工资。

  对他来说,回家是一种最朴素的信仰,更是一种坚强的力量。家的方向,就是希望的方向。

  他是每年从广东骑摩托返乡过年的40多万“铁骑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勇敢讨薪

  2016年春节,老苏差点回不了老家。

  原因很简单:他有3个多月的工资共计7000多块钱被拖欠。没有钱,就不能给妻子看病,不能给年迈残疾的父母亲买东西改善生活,设想中的建新房更是梦幻泡影……他不敢回家,害怕看到年过七旬的父母忧郁的眼睛。

  今年45岁的老苏,老家在广西大新县下雷镇巴里屯村。2009年到广东打工,现在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一个生产家具的小厂当送货司机。过了元旦,他就盼着工厂老板发放拖欠的工资,但一直到1月25日工厂放假,还是没盼来被承诺的工资兑现。之后几天,他打了无数个电话,央求老板能多少兑现部分工资,好回家过年,每次老板都答应当天晚上给钱,但当他满怀希望地去取款机查询银行卡上的余额时,每次都失望而归。在绝望的深渊中,他连续几个通宵无法入睡,眼睛红得像兔子。

  又是一个失眠的晚上。

  清晨六点钟,老苏起床后,用摩托车把妻子送到5公里外的一家工厂上班,之后返回简陋逼仄的出租屋。在死一般的沉默中,老苏蓬乱着头发,眼睛通红,突然一拳砸在木板床上,吱嘎乱响。“我要回家”,他几乎在吼。

  在记者的帮助下,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得知老苏的遭遇,迅速赶往那家工厂,调查取证后,责令工厂老板兑现拖欠工资。1月29日,就在老苏启程回家的头天晚上9点钟,工厂老板打电话说已给他银行卡转账5000块钱,剩下2000多块钱春节之后才付清。老苏犹豫了片刻,表示同意。

  “当老板也不容易。”他说,去年工厂效益不好,订单减少,去年还因为欠缴水电费被房东拉闸停电3次,老板也有困难。

  接完老板电话,一直焦虑的老苏突然变得开心,陪同刚刚下班到家的妻子吃完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倒了一杯温开水让妻子吃药。

  妻子身体很差,患有胆结石、贫血,尽管每年打工挣的钱绝大部分用在给她治病,还欠着两万多块钱外债,但老苏毫无怨言,每天嘘寒问暖,主动包揽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在老苏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报恩”。他说,“老婆她年轻时又白又漂亮,追求她的人很多,有的家里很有钱,她能看上我这个穷小子,是我的福气。” 一切收拾停当,妻子也上床入睡,老苏赶紧推门下楼,骑上摩托车到最近的一个银行柜员机查询卡上余额。这是他今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卡上果然多出5000块钱。屏幕上一串数字不停闪烁,黑暗中显得刺眼,但在老苏眼中,那却是世上最舒心、最美丽的图案。他裂开嘴无声地笑了,像个孩子。

  此时,已是1月29日深夜11:40。

  艰难返乡

  1月30日凌晨5:30,老苏骑上那辆黑色二手雅马哈摩托,在妻子的目送下,启程出发。来广东打工6年,这是他第5个年头骑摩托车返乡过年,唯一没骑摩托的那次,是因为要帮人运货,顺道回家,公私兼顾。

  他有点小遗憾:妻子工厂1月31日才放假,为了多挣一天工钱,她只能第二天出发。18岁的儿子听说有记者随行,觉得自己家太穷,报道出来伤了面子,于是搭老乡的摩托车提前走了。“这孩子……”老苏摇摇头,有点无奈。

  但老苏整个人感觉很清爽,因为尽管出发前天暴雨,但出发当天早上却晴朗暖和,这与往年返乡出发当天常见的湿冷天迥然不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终于拿到被拖欠的工资。

  “今年我运气真是太好了。”老苏在路上反复念叨这句话,脸上漾着笑。

  老苏念叨的好天气并没有持续多久。中午时分,进入广东云浮境内,空气中开始飘雨,像个脾气捉摸不定的坏孩子,雨下得有时大,有时小,前面的道路渐渐开始湿滑。停车换装后,老苏已是一身典型的铁骑返乡者行头:带着摩托头盔,扎着绑腿,穿着渔民在水塘中捞鱼时穿的雨衣,两个塑料袋紧紧裹着膝盖以下的部位。

  老苏返乡一半以上路程是沿着324国道行进,从珠三角一直蜿蜒至中越边境线附近。进入广西玉林,路况明显变得恶劣,路面大坑随处可见,成为“摩托大军”的“陷马坑”,稍不留意,就连人带车摔倒。

  老苏对这段烂路明显感到恐惧,到达广西贵港,已是下午7点钟,天色已黑,尽管此时已连续骑行14个小时,他坚持要到南宁住宿,这意味着还要继续前行170公里。这几乎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

  一路上,记者坐在老苏摩托车后座。大风漫灌,寒气逼人。风把老苏的外套吹得像一个气球,记者努力伸开双臂,仍抱不住它,尽管老苏的身体像一堵墙,坐在前面挡风,但记者仍感觉除了冷,还是冷。慢慢地,记者如同掉进冰窖,浑身冰凉,两条腿像两截木头,越来越不属于这个身体,最后竟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更要命的是困乏,在颠簸不平的路上连续骑行10个小时后,困意就像二战期间参加不列颠空战的飞机,一波接一波猛烈来袭,人的意识只剩下一条线,在虚空中飘舞,随时可能折断消散。记者每打一下瞌睡,都因重心不稳引起摩托车的一阵摇晃。太危险了,记者被架下摩托车,钻进随行的采访车休息。

  实在太累,记者一进入温暖舒适的采访车,立马呼呼大睡,睁开眼睛,已经过去一个小时。夜色笼罩,借着车灯光,隐约看见前方一辆黑色的摩托车疾驰,熟悉的头盔,熟悉的身影……老苏还在骑行!记者顿时眼眶湿润。

  谁能想到,这个平时被人呼来喝去、甚至被鄙视被轻贱的瘦小身躯,竟然蕴藏着如此强大的意志力。不管受多少苦、遭多少罪,他一直咬牙坚持,向前奔跑,支撑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凌晨一点钟左右,老苏才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个简陋旅馆,三个人一个房间,一个晚上住宿费80元。住进房间,记者注意到老苏浑身湿透,冻得面色发青,他不停地抽烟,“睡一觉就没事了”,他说。

  返乡路上第一天,老苏骑行时间竟长达20个小时。

  为了梦想

  住进旅馆后,老苏次日的行程计划令人快“”掉:早上5点半起床,6点钟出发。经过协商,老苏同意第二天出发时间改在早晨8点钟。

  第二天早晨,南宁下着大雨,不仅骑车困难,还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在这条路上骑车返乡已有4个年头的老苏,竟然迷路了,东转西绕,直到上午11点钟才绕出“迷宫”。在324国道隆安路段,老苏的摩托车突然熄火,好在故障很快排除,继续上路。

  进入大新县境内,青山隐隐,峰峦点点,云遮雾绕的喀斯特地貌像一幅幅水墨画,满眼满心,恍如仙境。因为画面太美,记者的采访车走走停停,但老苏却熟视无睹,摩托车风驰电掣,滚滚向前。在他心中,一定有更美的景色,不然,怎会对如此的人间仙境无动于衷呢?

  1月31日下午6:40左右,老苏的摩托车吱嘎一下,终于停了下来,他用手指着一排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屋,裂开嘴开心地笑:到家了!

  哪怕再破败贫寒,哪怕再狭窄昏暗,家,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色。

  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年迈残疾的父母捡柴火,捡够两位老人用大半年的柴火。7年来,老苏外出打工回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2月3日,老苏来到2公里外的山上捡拾干柴,脸上漾着笑。捡了半天,他累了,一屁股坐在枯草丛中,点燃一颗烟。“觉得生活苦吗?”记者问。

  “不苦,习惯了。”他眯着眼,慢慢吐出一口烟。

  他告诉记者,这一辈子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到广东打工,当司机,第二个是给家里盖新房。老苏年轻时种过树、砍过甘蔗、挖过煤,一天最多挣17块钱。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广东开车”,因为他听说广东很繁华,在广东开大卡车一年能挣大钱。如今,他的愿望基本上实现了:小货车倒是开上了,只是工资一个月仅三千多块钱。令他兴奋的是,到广东7年,去年他到台山送货时,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好漂亮,好震撼。

  建新房,是他目前努力实现的第二个愿望。家里一直很穷,住房原始破旧,楼上住人,楼下养猪,臭气熏天。仅有的四间房还是用木板和泥巴糊墙,到处是缝隙,一刮风就呜呜作响。老苏算过,建新房至少要10多万元。现在他和妻子工资不高,省下的钱全部给妻子治病,要攒10多万块钱,有点像白日做梦。

  “有梦总比没梦强,有梦想,就有奔头。”老苏一句话,让人鼻子酸酸。

  他告诉记者,明年还会骑摩托车回家过年,能省一点算一点。他相信,只要努力,他的建新房愿望终究会有实现的时候。

  

[责任编辑: 胡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