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五传统年俗 磨豆腐吃豆腐望新年抢“头富”

02.02.2016  11:40

腊月廿五这天,小刘的爸爸一定要做一道豆腐菜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王;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市民小刘说,每到快过年时,孩子们就开始哼唱这首童谣,唱着唱着,就迎来了年三十。但关于童谣中的磨豆腐,已经是过去式,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做一道豆腐菜。

   寓意:豆腐与“头富”音相似

  河南开封,七朝古都,小刘每次提起她的家乡,总是一脸自豪。在小刘的家乡,过年时豆腐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人们将豆腐藏于炖菜中,豆腐因为吸收了汤汁的浓稠,变得极其美味,冒着热气,透着酸爽。

  小刘对于豆腐的记忆,来自邻居家的磨坊。每当腊月二十三前后,小磨坊总是热闹非凡,小刘常跑到邻居家玩,那巨大的石磨,嗷嗷叫的驴子,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磨前,驴子被蒙上了眼睛,随着石磨转动,乳白色的液体缓缓流出,很馋人。”小刘说,这之后,邻居阿婶将豆浆煮好,过滤,倒入铺了布的木框,点上卤水,压紧,就成了豆腐。小刘趴在一旁看,惊讶于这个神奇的过程,“南宁人多喜欢吃水豆腐,又白又嫩,而我们家乡喜欢吃老豆腐,紧实。

  小刘家没有磨坊,问及小刘奶奶,年近80的老人也不曾有家中磨豆腐的印象。老人说,磨豆腐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还需要有专门的工具,因此磨坊并非家家都有。在开封,腊月二十八做豆腐菜倒是确有其事,老人认为,做豆腐应该是人们对于磨豆腐这一习俗的传承。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被人们给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

  相比之下,南宁并没有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风俗。“过完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这之后就开始准备年货了,一直到除夕。”老南宁潘阿姨说。她认为,这可能与南宁的自然条件有关,水田多,都用于种植粮食,极少种植黄豆,也就没有磨豆腐一说。

   传承:烹饪一道豆腐菜沾喜气

  小刘大学毕业,从河南来到南宁工作,父母放心不下她,也一同来到南宁生活。因为想念家乡菜的味道,小刘的父母在祥宾路开了一家面馆,专门做开封菜,他们也想把家乡的风俗习惯带到这里来。

  昨日,腊月二十三,小年,小刘的父母开始熬祭灶汤,豆腐、粉条、白菜、海带,这些都是祭灶汤的必备。小刘爸爸说到了年二十五,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豆腐,除沾喜气外,还有一个源于习惯,这个时候准备豆腐,天气冷不容易坏。

  采购的豆腐,或炖或炸,菜式多样,小刘家则喜欢做虎皮豆腐,虎皮豆腐因外貌酷似虎皮而得名。小刘爸爸先将豆腐切片,随后下锅油炸,再用酱汁浸泡,继而下锅翻炸,顿时空气中弥漫着豆腐的香味,待出锅时,满屋留香。

  小刘说,吃着爸爸做的菜,就会想起在老家过年前的光景:一个小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哼唱着童年的歌谣,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到了年三十。如今在南宁,家人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俗,似乎这样准备下来,年味也会愈发浓郁。

   年俗

  腊月廿五  磨豆腐

  民间谚语称:“腊月廿五,推磨做豆腐。”  这是因为豆腐与“头富”音相似,被人们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究其因,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后,玉帝会在廿五这天亲自下界视察,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然后根据所看得的情况来决定你来年的祸与福。所以在过去,每年到了腊月廿五这天,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希望自己来年能够有个好光景。

  (记者    梁静/文    宋延康/图)

编辑:周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