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自治区优秀专家农光民:认真做事 低调做人

16.02.2015  13:47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姚  琳  通讯员  黄秋婷 

她临床经验丰富,用实力打造出广西最富盛名儿科专家的金字招牌;她科研成果丰硕,因攻克手足口病、重症哮喘等多个科研难题而声名远扬;她笑称自己总是被动前进,但每次都能在“被动”中把事完成得出色。

农光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博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第八批自治区优秀专家,在新春前夕受到自治区主席陈武的慰问。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A

因爱孩子“自投罗网”

乍看名字,颇具男性化,然而见农光民本人时却是另一番味道:知性美丽、温文尔雅。

1983年1月至今,农光民行医32年。忆起走上医道的初衷,农光民坦言,出身于医生世家的她,历经三年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原本她的成绩可以填报外省更好的学校,但她听服父母的安排,填报了医学专业,就读广西医学院(现广西医科大学)。

本科5年,毕业留校,之后硕士、博士学位都在这所学校完成。她的人生轨迹与广西医科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儿科责任重大、压力大、收入不高,但在毕业时农光民却“自投罗网”,主动申请去儿科。“我喜欢孩子,小朋友单纯。”从此她与儿科结下不解之缘。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基于兴趣,农光民在儿科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先后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医学院、美国密执根儿童医院进修,回国后被委任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英国进修期间,她进行中性粒细胞炎症在重症哮喘中作用的研究,撰写论文发表在《胸科杂志》。

农光民总说,自己属于被动前进。考硕、考博是她在科室前辈鼓动下做出的决定,出国进修亦是因朋友的游说,担任儿科主任更不是主动争取而来……但“被动”并没有阻碍她前进,因为这背后有着一贯认真、执著的态度。农光民认为,“在其位就要担其责,只要认真,什么事都能做好。”

B

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了医生后才发现,我喜欢这个工作,也适合这个工作。”如果说19岁考上大学时,农光民对专业和职业懵懂无知,那么32年后的今天,她已陶醉其中。

农光民醉心儿科临床,尤其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间质性肺疾病、手足口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区内及周边省份以及农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导致她的门诊总是一号难求,一经开放预约,立即被一抢而空。为了让病人顺利看上病,她常常加号,延迟下班成了常有的事情。

“当医生,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把病人救回来。”农光民清楚地记得,大学毕业工作第一年的大年三十值班接诊了一位流行性脑膜炎的患儿,她和同事奋力抢救了一晚上,凌晨五时多,患儿还是走了。虽然自当医生那天起就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但那一刹那,心里的难受还是令她至今难忘。

有一年,儿科病房来了一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5岁的孩子病情急剧恶化,突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黄疸、高热、抽搐、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一系列症状同时发生。患儿家长看到病情来势凶险,情绪失控,放下狠话“要是孩子有个三长两短,不放过你们!”农光民和同事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积极抢救。庆幸的是,这场与死神的拉锯战中,他们赢了。而这个被证实是广西首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发生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病例,其抢救和治疗方法成为一个成功的范本。“以后我们便尽量避免此类病人走到这一步。”做医生,救死扶伤的意义,对职业的期许和自豪,也许就在于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科室主任,如今的农光民依然坚持每周4次门诊,管理着一组住院病人。“对于知识更新极快的医学领域来说,临床是‘前哨’,可以发现少见病、疑难病,这对于科研必不可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农光民按时出现在门诊和病房。沉稳、亲善的工作风格,让她得到了患儿的喜爱和家属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