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将来学业水平考试 自选3科计入高考成绩

17.12.2014  13:51
视频播放

教育部发布高考改革配套文件引关注

“升级版会考” 可选3科计入高考

广西新闻网 -当代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覃春兰

核心提示

今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招生考试改革的若干意见,被认为是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昨日,教育部对外公开了两份配套文件——《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其中提到,艺术及体育等未来也将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而综合素质评价将成高校录取参考。这些新措施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关于改革的一些疑问,教育界人士如何看待?记者昨日进行了采访。

统考变选考

据国务院今年9月发布的改革方案,2014年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进行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17年,在其他各省全面推进。因此,预计广西是在2017年启动高考新改革方案,改革内容包括文理不分科,考生总成绩构成的改变等。

尽管广西离改革启动还有几年,但从教育部昨日公开的两份文件来看,仍给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传递了诸多未来改革趋势的新信息。比如,此次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对考试科目规定是:“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前也称“会考”)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综合素质作录取参考

同时,在此次发布的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文件中,也强调对学生身心健康重点考察的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主要结果,艺术素养也成为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这也被广泛解读为,有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特长的学生,将来在高考录取时,将比现在获得更多机会。国内就有专家认为,不再唯分数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不仅是影响高考考生,更对基础教育影响深远。

“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没有艺术、体育等内容的。”南宁市十四中校长石鹏昨日向本报记者介绍,国家出台这样的方案,是希望学生多元化发展,以考促学。大的方向是好的,具体还得看将来高考录取改革的情况,比如高校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