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报国 情系家乡

15.06.2017  13:2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58岁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走了,没来得及说再见。 

  “他一直惦记着,要回广西,为家乡做点事。”和黄大年相识35年的吉林大学广西校友会执行会长张文举,最近一直忙着跟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负责人协商,跟黄大年生前的团队联系,“争取把大年之前想做的北部湾深海资源探测项目推动落实,完成他的遗愿。

  这个从广西南宁走出去的大科学家,虽离家千里,却一直深深思念着故乡。他曾不止一次和挚友张文举说,自己退休了一定要回南宁,和他做邻居。

   至诚报国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大年是个太高尚、太纯粹的人,做事又特别认真,有时认真到旁人都觉得他在犯傻。

  怎么叫“犯傻”?

  “舍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一流的工作环境和优秀的科研团队,跑回国内,在很多人眼里这不是犯傻么?”张文举撇了撇手。

  2009年12月,黄大年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

  回国前,黄大年给张文举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自己要回国了:“大不了把妻子、小孩留在英国,我自己回去。反正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回去,我这些年学的东西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这不是黄大年第一次诉说自己的爱国情结。但是与黄大年相识35年的大学校友张文举自然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回来。

  当时,作为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黄大年已经功成名就,是一个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他带领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高配”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这项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竞争乃至战略部署的制高点。

  “可国内这方面的水平差远了。他想回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让国家在航空地球物理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张文举说,1982年,黄大年毕业时,曾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留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这句话,这一生,黄大年一直没忘记过。

  2004年,黄大年的父亲因病在南宁离世。一向孝顺的黄大年却没能回国见父亲最后一面。父亲病危时,黄大年正在大洋深处,技术攻关到了关键时刻。知子莫如父,父亲弥留之际在电话里留下最后的嘱托:“别忘了,你是有祖国的人。

  是啊,“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2009年,当国家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时,黄大年立即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别墅,动身回国。

  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六天,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说。

  有人问,选择回国,真的不后悔吗?几年后,黄大年在一份工作自述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后悔过。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这就是祖国高于一切!

   醉心科研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

  吉林的大冬天里,只要双手从口袋往外一伸,便冻得发疼。黄大年和一群学生趴在地质宫广场上,手拿遥控器,对着一架无人机,来回调试、实验。遇上了返校看望老师的张文举,黄大年兴致勃勃地给他展示自己的研究突破:“有了这个,以后无人机飞上天,遇到大风也不会摇来晃去了。

  几年前的这一幕,萦绕在张文举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太可爱了,他可是享誉国际的科学家,但做起科学研究,年过半百的他仍然像个孩子一样,狂热地投入,有了些许突破便兴奋不已。

  熟悉黄大年的人都知道,趴在地上搞研究,这些看似“疯狂”的行为,放到黄大年身上,实在太“小儿科”了。

  曾经,在攻克一个地球勘探项目期间,因不清楚审批程序,建好的项目机库被认定为违章建筑,要进行拆除。卡车一来,黄大年突地往卡车前一躺,喊着:“不能拆!我们打过报告的。

  所有人都惊呆了,说黄大年是个“疯子”。可他毫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在弟弟黄大文看来,哥哥不仅“”了,还很“”,惜时不惜命。2016年12月13日,在上手术台之前,黄大年交代弟弟的,还是工作上的事:“那台笔记本电脑里面有很多关键的数据,你一定要保管好。要是我手术出了什么问题,你一定要把电脑交给国家。

  有时候,黄大文不免对这个哥哥有些怨言:“离家千里,家中的父母就只有我这个弟弟来照顾,他心里永远把自己的科研事业放在第一位。”回国的7年里,黄大年总在加班和出差。学校地质宫大楼每晚10点关门,可地质宫大楼507室,这间黄大年生前使用的办公室,却常常亮到凌晨三四点;每次出差,为了不耽误白天的会议、洽谈和辅导学生,黄大年总是选择夜里的航班……

  恨不能把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7年间,黄大年就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围绕着科技兴国这根主轴,将一个又一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结题为标志,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思念故乡

  “退休了,一定要回南宁

  身居海外,盼着回国;回国之后,这个从南宁走出去的大科学家,离家虽远,却一直思念着故乡。7年间,尽管工作繁忙抽身乏术,但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广西。

  2015年,黄大年连续多次找到张文举,说他打算在北部湾开展深海资源探测项目,希望张文举代为引荐广西当地有关部门,分享他对广西深探事业发展的想法。不久之后,在张文举的引荐下,黄大年在广西举办了一场讲座,侃侃而谈当今世界相关领域发展形势,以及广西开展北部湾深海资源探测项目的优势、前景等。

  张文举说,黄大年虽然回广西的机会不多,但一有机会就找人了解广西、南宁的发展情况,惦记着为家乡做些事。他告诉张文举,北部湾海域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深探研究一定要跟上。

  “我是北方人到了南宁生活,他是南方人却在吉林生活。”张文举说,这些年,黄大年不停地劝他不要离开南宁,“说退休了,一定要回南宁,和我做邻居,那会儿我们还到处帮他看房子……

  未曾想,这一次,黄大年失约了。

  “我想努力一把,把那个项目推动落实,完成他的遗愿。”采访结束时,张文举顿了顿,下了决心。 

做实现科技创新的筑梦人
  “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现在多用点心,政府
彭清华陈武对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外事侨务办
黄大年,南宁的儿子
  近几日,“黄大年”的名字响彻全中国,感动全中国。政府